我爸爸是穿越者_第二百一十二章:欧洲的消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二章:欧洲的消息 (第2/2页)

存活的光棍树,胡杨树等外。

    引入水源也是非常重要的。

    反正尼罗河流量非常大,这么大的流量加淡水资源不用,太暴殄天物了。

    所以在争得马穆鲁克同意后。

    十五条引水渠便从尼罗河引出,引入了永通渠西岸新建的,相互通过水渠连接在一起的二十个大型蓄水水库中。

    水库一面连接水渠,一面连接永通渠,进出都有水闸。

    加上水渠两岸都建有防风林。

    使得水渠中的水能够不被大量蒸发的被引入水库之中。

    虽然有少量蒸发,但那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水库深十五到二十米,面积五百到八百平方米。

    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如此足可保证永通渠两岸的用水。

    永通渠大桥是和永通渠同步建设的。

    开工也有三年多的时间了。

    如今桥墩已经建造完毕,开始了桥面施工。

    桥墩高一百二十八米,其中水位线以下二十八米,水面离桥面百米,如此足可保证大型船只顺利通过大桥。

    以后汉海王国的铁路线会一直向西连入非洲和欧洲。

    所以跨越永通渠的大桥自然要提前建设。

    只是唯一的问题便是因为桥高,所以上下桥必须要上下坡。

    为此刘海兴和刘守义商量了一种环形公路设计,类似于后世的立交桥设计。

    至于铁路,进出桥身皆采用高架方式,在辅以地形,弯道,尽量避免火车爬坡。

    如此修建虽然造价会很高,但是安全性得到了最基本的保证。

    不仅是跨越永通渠的公铁两用大桥,其他地方跨越大江大河的大型桥梁也都采用了铁路高架加立交桥的设计。

    虽然这公路立交桥只有进出两个口,并不复杂,不过也也是一个大胆的创举。

    成为了如今汉海王国桥梁设计的新风向。

    刘海兴看了看眼前的各种水库,水渠还有大桥图纸。

    心中感叹道。

    我华夏自古就是基建狂魔。

    大禹治水,各种运河水渠,桥梁,秦汉时期的驰道,直道等等。

    包括那条世界上最早的跨海大桥。

    啥,你说是悉尼的海港大桥。

    很遗憾,不是。

    第一座跨海大桥是宋,皇祐五年,也就是公元1053年,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至嘉祐四年,也就是公元1059年,修通的洛阳桥,也叫万安桥。

    而向永通渠,和永通渠公铁大桥,如此浩大的工程,估计如今也就华夏人才能建设出来了吧。

    因为是引水渠,所以并不是很宽,只要能引来水就行。

    防风林之内建有车道和步行道。

    车道按照水泥沥青路的标准建造。

    如此也保证了各地驻军的快速移动。

    并通过桥梁连接两岸,而不是什么都靠船只运输。

    “很好,你们做得都很好,传令,对所有有功的人全部从重嘉奖”

    刘海兴说完,众人拜谢。

    “那些地中海沿岸国家有什么反应”

    众人拜谢后,刘海兴又问道。

    南口都护杜仲连上前拜道。

    “马穆鲁克西边的哈夫斯国和马林国都已派来了使者前来观礼,天方半岛各部酋长也都派来了使者,亚平宁半岛的威尼斯,热那亚,那不勒斯,佛罗伦萨等国,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卡斯蒂亚,阿拉贡,格拉纳达四国,法国,甚至最北方的英格兰和北欧的卡尔马联盟也都派来了使者,当然也包括奥地利,匈牙利,波兰等国所敌视的奥斯曼国,这些国家都派来了使者打算观礼,另外就是与我们商谈通行费的问题”

    杜仲连说完,刘海兴冷笑一声。

    “那你们给他们说过没有,我们要收取五成货物价值的税收”

    刘海兴比了一个五,杜仲连拜道。

    “说了,只是似乎他们都不是很满意”

    杜仲连拜道。

    “不满意,没关系,不在乎弄死一两个引以为戒”

    刘海兴说完,杜仲连再拜道。

    “另外他们听说太子要来后,希望太子前往教皇国,接受教皇洗礼,不然欧洲那些国家似乎不太愿意和我们合作”

    杜仲连说完,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气氛,只有刘海兴又冷笑一声。

    “这好办我派个人去会会他们就行了,另外命第二舰队前往北口,第三舰队沿西洲东海岸南下,之后沿西海岸北上,一路给我拔除葡萄牙在西海岸的据点,驱赶葡萄牙人,我这里有地图,你们可以看一看”

    刘海兴说完拿出了一幅地图交给了第三舰总督许元朗后,又看了看旁边一位欧洲面孔,身着汉服的人。

    “威汉华,你去北口会会他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