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章:处女航,北上东北 (第2/2页)
开始了建造。 拖船先期建造四艏,运输船先期建造两艏。 这两种船型,都是刘守义根据后世的船型进行设计的。 拖船主要是船身前后安装了两台电力驱动的绳索,电力由船上的发电机提供。 而运输船就是一种上层建筑建造在船身后方,甲板全部空置,用于装货。 另外甲板下的舱室也设立了仓库,用于装货使用。 而这运输船也是如今汉海王国建造的最大的一型船只了。 这种四台三胀机,五千六百吨的运输船只是刘守义的一次尝试。 等反应良好后,刘守义便开始尝试建造同样是四台三胀机串联,标排超过一万吨的运输船。 当然也有一万吨的大型游轮。 所以三胀机动力继续加大,继续提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不过如今一台三胀机有三千马力的动力,四台就是一万二千匹。 可谓动力十足。 刘守义估计这已经足够拉动万吨大船了。 只是速度估计也就十五到二十节的样子。 和黄鹄号目前二十六节的速度比起来,还是有差距。 不过就算如此,这也已经足够好了。 至于战船。 如今新式火炮因技术问题,已经陷入了停滞。 铜壳炮弹,铜壳子弹。 液压式制退器,还有钢制轮胎。 都成为了限制火炮研制的难点。 液压式制退器火炮厂已经可以制造。 但是重量过重,也太大,安装在火炮上,完全是加重了火炮的负担。 所以减重便成为了如今的难点。 还有钢制轮胎。 原本新式火炮打算采用木轮。 但是木轮根本承受不了火炮所带来的后坐力和冲击力。 所以工匠才打算制造钢制轮胎。 只不过因为没有橡胶,钢制轮胎摩擦太大,移动不便。 自然也陷入了瓶颈。 更别说铜壳了。 最麻烦的便是拉伸。 采用黄铜为材料,因为不能冷挤压加工的,只能通过拉伸成型。 但是因为黄铜的流动性不好,要是润滑不好的话,很容易拉破或者拉断,当然还有开模和成型也是技术难点,开模成型技术与润滑技术要是不过关,铜壳就永远存在于想象当中。 更别说新式底火氟化铅的制备了。 不过氟化铅如今已经有人在研究了。 所以关键还是液压杆减重,橡胶钢制轮胎和铜壳三大难点。 液压杆减重主要还是材料问题。 橡胶轮胎只需要等到橡胶树产出橡胶后,便可制造了。 而铜壳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润滑的问题了。 如今汉海王国的橡胶树已经有了快十年的时间。 刘守义估计最多两三年,第一批橡胶便会产出。 如此橡胶工业便可提上日程了。 炼油厂已经开始研究润滑油的生产了。 同样是原油蒸馏制得。 不过要减压蒸馏才行。 利用抽气机便可制得。 所以新式火炮要想制造成功,还得在等等。 不过最近还是有好消息传来。 那就是电动机的关键组件,换向器已经被拓南市动力厂制造出来。 其实转向器最关键的,也是目前最难的地方是启动液。 这需要乙醚。 和氟化铅一样,目前还不能大批量制造乙醚。 所以必须找到可用的替代品。 之后通过拓南动力厂等人三班倒,人歇研究不歇的反复实验。 最终从原油中发现了一种润滑油可以代替启动液的作用,如此,启动液的问题便解决了。 之后再打造机壳起,动极板,弹簧,接线柱,安全阀,排气阀等。 电机所用的换向器便算制造完成。 换向器成功了。 这电动机便为时不晚了。 而刘海兴设计的是直流电动机,之后只需要改进为交流电机,便可大规模使用了。 除去电机,内燃机也传来了好消息。 专用的气缸燃烧室制造完成。 内燃机成功也就差最后一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