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一章 入赘碧山 (第1/2页)
寒来暑往,不知不觉间,李白到安陆已经一年有余。时至仲夏,胡紫阳伴着他去游了云梦泽。云梦泽水波浩渺,汤汤洋洋,无边无际,成遍的葭苇接天连地,在风中飒然起舞。一轮红日,当空而照,白云悠悠,变幻无穷,水阔天高,望中一派生意盎然, 李白背手而立,极目远看,目光闪烁,似乎有无限感慨。 胡紫阳问道:“太白,面对如此景色,岂可无诗?” 李白摇摇头:“一字也无。” “只有无限感慨?” 李白轻轻地点点头,眼看着湖波粼粼,一叶扁舟,在蒹葭丛中出没,隐隐地传来了船夫的歌唱,在湖上回荡盘旋。 “想了些什么?” 李白幽幽地说:“男儿离乡数载,浪迹东南,不觉之中已当壮年,却好似浪中那一叶扁舟,在水上飘来荡去,除了几句诗文,空怀了一腔匡扶社稷,扶助蒸黎的志向。蹉跎数年,除了游山玩水,却无任何建树,对此天地湖光,高天广地,怎不让人思虑万千!” “太白这一腔抱负,唯有得近天颜,给了你一方天地,方能施展得出来。不得圣主青睐,也只有妄自嗟叹了。” 李白叹道:“诚如真人所言。” “只是圣主如同天上金轮,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啊。” 李白目光凝滞,轻轻地说:“惟愿化身为一朵白云,御风而上,以近圣颜。” “只是想想而已。他高居九重,吾等这样的凡夫俗子,只当他是神不是人,就是天上的玉皇大帝吧,吾等一辈子可能也挨不到他的边上。”胡紫阳试探地说:“太白,听兄长一句话,你已年近三旬,既然未能立业,那还不如先退一步,先成个家罢,你意如何?” 李白摊开双手,哂然一笑:“你看看在下:独处异乡,书剑飘零,除了一把长剑,一箱诗书,身无长物,有哪个女子肯屈尊下嫁,将终身作等闲,草草地与鄙人结为秦晋之好呢!” 胡紫阳却好似早已胸有成竹:“太白,何苦要自轻自贱,贫道愿当月下老,为你保得一门好亲事。” 李白一听,也来了些须兴趣:“敢问紫阳兄,怎么个好法?” “你听说过安陆有一许姓世家没有?” “你是不是说的天后朝宰相许圉师家?” “正是。” “当然听说过,太白来安陆,一来是想游云梦泽,二来就是想拜访他的后人,因为听说他家中藏有《昭明文选》,希冀能够一见。” 胡紫阳笑道:“如果贫道保的大媒得成,那太白你就能如愿以偿,天天都把《昭明文选》捧在手上看了。” “但愿如此。” “好了,闲话少说,话入正题。太白,那许圉师有个嫡亲的孙女,名唤许如燕,模样生得超凡脱俗不说,性情也温柔可人,加之饱读诗书,吟诗作赋,不输于男子。现正名花无主,待字闺中。” 李白却有些游移:“她是世家之女,名门之后,李白不过一介白丁,实在是不敢高攀。” 胡紫阳却大包大揽地说:“太白不须忧心,一切都包在贫道身上,你只管等着当新郎就是了。” 李白听了,觉得终身大事有望,不禁眉头舒展,诚恳地躬身一拜:“若得成全,李白感激不尽。” “好,过个几天,贫道就登程前去安陆,找移个与许家私交甚好的人,与贫道同去许府保媒,你就安安心心地静候佳音吧。” 胡紫阳把此事挂在心上,回到安陆,就去约了郡督马正公,一同前往白兆山向许府提亲。二人向许圉师的儿子许自明说明了来意。胡紫阳说:“李白是蜀中人,母亲生他时,梦见太白金星自天而降,化作一道白光,直入胸怀,随之李白便呱呱坠地,因而表字太白。自幼年起他便胸怀大志,要佐明主济天下,扶助天下蒸黎。他品行卓尔不凡,而且,有屈宋之才,诗文锦绣隽丽,荡然大气。”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本诗稿,呈送给许自明:“太白早已仰慕令尊大德,愿与贵府如燕小姐成秦晋之好,特意让贫道把他的诗文呈上,请先生一观。” 许自明接过诗稿,看了几首,频频地点头,面带赞许之意。一旁,马正公又把李白夸了几句:“太白生得玉树临风,一表人才,为人又最是豪侠仗义,堪称磊磊君子,豪爽丈夫,与令嫒相配,定然不辱门庭。” 许自明沉吟一阵:“只是有一样,他是蜀中人,来安陆只是游历。以后怕是要回乡的吧?” 胡紫阳忙说:“太白喜游历,以四海为家,以天下为怀,贫道与他相处一年有余,从没有听见他提起过返乡之事。” 许自明听了,又加了一句:“如此甚好。吾家只有如燕一个女儿,自小娇生惯养,是断不能远嫁的。” 胡紫阳忙说:“这个自然,如蒙不弃,太白他是情愿入赘的。” 许自明把诗稿收了起来:“这本诗稿暂且留下,让如燕看看,她如果情愿,这门亲事也就成了。” 胡紫阳与马正公对看一眼,心里都认定此事已经大功告成。胡紫阳笑道:“得此佳婿,光门楣慰先祖,贫道先给自明先生道贺了。” 马正公也说:“惜哉,老夫膝下无女,如果有个女儿,一定抢在前头,把太白招进家门,哪里还会让世兄占了便宜。” 二人“哈哈”大笑,许自明面带喜色,恭送二人出门。 送走二人,许自明转身进了许如燕的闺房。一屁股坐下,看着女儿,拈着胡须,笑而不语。 许如燕问道:“父亲,方才是哪位客人来了,你这么高兴?” “是仙城山的紫阳真人和郡督马大人。” “一道一吏,风马牛不相及,怎么会一同来访呢。” “他们一同来,向父亲说起了一个人。” “一个人,一个什么样的人?” “名叫李白,表字太白,据他们言讲,这个李白,实在是一个胸怀大志又天赋异禀的青年才俊。” “胸怀大志?又天赋异禀?还从来不曾听父亲你这么夸奖过一个人。” “看了这个,你就知道父亲所言不虚了。” 许自明把李白的诗稿拿给了许如燕。许如燕目不转睛,细细品读,不觉有齿颊生香之感,她手不释卷,一口气把诗稿看完,抬起头来时,满眼的赞赏,一时无语,似乎还沉醉于诗句之中。 “怎么样?” 许如燕由衷地赞道:“诗句之美,如同三春丽景,读之令人陶然怡情,有物我两忘之感。” “父亲没有说假话吧?如此才情,真真是世罕其匹。不是父亲夸大其词,一生中也称得上是阅人无数,但是,能写出如许诗句的人,还从未遇见过。你以为呢?” 许如燕轻轻点头:“女儿也从来没有见过才情如此卓绝的人物。” 许自明又说:“好教女儿知道,此人不但颇有才具,人也生得堂堂一表。兼之性情豪爽,待人大度。” 许如燕抿嘴一笑:“父亲你是亲眼得见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