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抱憾辞相 (第2/3页)
馆,朕恨不能让你住到禁苑之中,以便处理紧急公务。住一个四方馆,你却如此推却,真的就不肯从命么?!” 明皇言辞恳切,姚崇推辞不过,只好住进了四方馆。更加勤勉地料理公务,为明皇及时了断军国要务。 夜来北风怒号,瑞雪飘飞。姚崇的一个故人从东都洛阳来到长安,趁夜踏雪来拜访姚崇。姚崇抱歉地对故友说:“此地不可举火,下酒菜也不能制备,只能与你酌几杯冷酒,实实地委屈你了。” 两人对坐,一面饮酒,一面闲谈。姚崇问起了在东都的两个儿子的近况光禄少卿姚彝、宗正少卿姚异的近况:“近日生了一场大病,病中还要料理朝政,忙得昏天黑地,竟没有时间顾及到他们,不知在东都怎样,官声如何?” 故人欲言又止:“这个——,还好罢。” “还好?” 故人勉强地笑笑:“还好,还好。” 姚崇顿时满怀狐疑,捏着酒杯的手悬在了半空:“他们又作了什么出格的事情了?!你不要哄瞒老夫,老夫心里清楚,这两个畜生,稍稍不拘束他们,他们就狗胆包天,干出些下作的勾当来!你跟老夫说实话,不说,今天老夫就不放你走!” 故交无奈,只好把姚崇两个儿子在洛阳的行为和盘托出:两位公子在洛阳交游甚广,经常大宴宾客,人家送礼,他们来者不拒,一概接收。洛阳人私下里议论纷纷,都说姚崇这两个儿子真正是不肖之子,有辱姚丞相一世清名。 姚崇气得浑身颤抖,恨不得立马赶到洛阳,把两个不听话的畜生一顿乱棒打死。故交见他光顾了生气,就起身告辞离开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书省一位官员悄悄来告知姚崇,赵诲被明皇钦定判了死刑!姚崇一听,急火攻心,站立不稳,险些栽倒在地。 这个赵诲,是中书省一名主书,姚崇向来深为信任。前不久,赵诲被人揭发出曾经私下接收了蕃人的重礼,明皇闻听,大为震怒,亲自鞫问,并定为斩刑。 念赵诲对自己忠心不二,姚崇决心要批明皇的逆鳞,不惜冒犯天颜,也要救赵诲一命。他拄着拐杖,三步一停,五步一歇,挪进了武德殿。 见他来到,明皇似乎早有预料,淡淡地说道:“姚爱卿来了?” “来了。” “为什么来?” 姚崇默思一阵,一横心开口道:“为赵诲而来。” “哦——,为他求情来了?” 姚崇又是一横心,也认了:“陛下圣明。” “朕要是不准呢?!” 姚崇咬咬牙,呼一口长气,把拐杖放下,慢慢地在明皇面前跪下:“陛下不准,老臣就跪死在陛下面前!” 明皇背着手,闪动着一双清明的眼睛,看定了姚崇:“姚爱卿,你是威逼朕来了,是不是?” “老臣不是威逼陛下,而是为老臣自己设身处地地着想。” 明皇大感兴趣,问道:“怎么个设身处地?” “老臣身为一国之相,治理朝政,不能事必躬亲,事事独力担任,必得有一批得用的人手。” “那这个赵诲就是你得用的人手?” “是,他敦厚沉稳,勤勉职责,老臣一向倚重于他,是老臣的亲信之人。如今,眼看着他将要身首异处。老臣若是等同路人,不管不问,那今后哪个还敢为老臣效命,为国家效力?!” 明皇咧嘴笑了:“说你有理也无理,说你无理你又有理。” 姚崇亢声道:“老臣不管有理无理,只求圣上刀下留人。” 明皇背手而立,好久不语,后来,他缓缓地说:“姚爱卿,你当朕的宰辅已有四年了,四年来,你着实是帮了朕的大忙,如今政通人和,你功不可没。既然你在朕面前开了口,朕也不好驳你的面子,你起来罢。” 姚崇跪着,对着明皇深深一叩头:“陛下,老臣代赵诲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 姚崇起身,明皇过来,俯下身子,替他捡起了扔在地上的拐杖。姚崇连忙双手接过:“陛下,你折杀老臣了。” 明皇却淡淡地说:“姚爱卿,既然你来了,朕也有一件事,要当面问你。” “陛下请讲。” “听说你的两个儿子,在洛阳广纳宾客,广收馈赠,如今洛阳市面上流行一首民谣,不知爱卿有所耳闻否?” 姚崇不由得耳热心跳,低声说:“老臣不曾听闻。” “好,朕听说了,可以转达于你:宰辅不受少卿收,少卿收了宰辅有。” 姚崇一时间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而明皇却还不依不饶:“看来当时魏知古是秉公而为,据实上奏,朕耳目闭塞,以为他怀有私心,要挟嫌报复,如今看来,竟然是冤枉了他!” 回到住地,姚崇自觉四肢发麻,心中冰凉。明皇眼里的寒光令他如同芒刺在背,骨鲠在喉,他自觉已失明皇欢心,明皇对他已经不再信任。他不想为自己辩白,萌发了辞去相位,以求自安的念头。 他没有回四方馆,而是回了罔极寺,时至深夜,难以入眠,就提笔在灯下写了一道奏折,请求辞去丞相之位。第二天,至武德殿,面呈了明皇。 明皇看了奏折,许久不语。移时,把奏折轻轻掷于案上,目视着姚崇,和缓地问道:“姚爱卿,果真要归隐林泉么?” 姚崇顿首:“老臣年老体衰,常年不断药石。有心为圣主分担天下忧患,而身体不堪劳苦,请圣上恩准,老臣感恩不尽。” 明皇沉吟一阵:“朕也深知爱卿积劳成疾,不忍心再让你拖着病体为朕cao劳。只是,爱卿辞相之后,谁能接你之位?” 姚崇心中已经为明皇选定了一人,此时,他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说道:“刑部尚书宋璟可堪此任。” “是个能臣,但与爱卿相比,才具略逊。” “圣上,宋璟为人正直,为官一向刚正不阿,这一点,老臣实实不能与他相比。陛下还记得神龙二年中宗要斩首韦月将之事否?” “当然记得。韦月将上疏,告发武三思与韦庶有不伦之情,说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 “中宗听信谗言,盛怒之下,要将韦月将斩首,百官皆三缄其口,唯有宋璟出面为韦月将抱不平,请求查验实证。中宗听说了,头上冠带都来不及整理,撒着鞋就出了侧门,当面怒斥宋璟:朕已决意要斩韦月将,你为何要说三道四!” 明皇笑道:“朕记得当时宋璟面无惧色,侃侃陈词:韦月将告韦后与武三思有私情,陛下不加勘问,便要杀人,臣恐怕天下会议论纷纭,于陛下声名有累。因此,臣恳请陛下查实韦月将所言是否属实,如果是诬告之语,再将其斩首,天下人心才得平复。否则,臣决不能从命。” “中宗气得暴跳如雷,宋璟依然是面不改色,据理力争:请陛下将微臣先斩首,不然,不能奉诏。” “到后来,中宗不得不依了他,免了韦月将一死。” “宋璟有此傲骨,连当朝皇帝都敢于当面直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