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39章 讨明檄文 (第1/2页)
崇祯三年十月十日。 赵明生蹬坛聚将,祭三牲,拜炎黄二帝,有礼官高声唱读,宣读檄文。 其文曰: 兹有轩辕氏白帝少昊血裔,先祖周之驾车大夫造父,宋之神功圣德文武皇帝三十二世孙宋王赵春哥昭告天下。 圣人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昔有明氏太祖北逐蒙元,克复中原,华夏归于正统,功德昭彰,彪炳史册。 成祖继之,开疆拓土,扬威海外,民安而物丰,开一朝之盛世,堪与秦皇汉武比肩,为万世所敬仰。 朱明执掌社稷乾坤,得国之享,理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使万民乐业,百姓归心。 奈何后世子孙不肖,自天启以来,国势渐微,有建奴肆虐,有蒙鞑横行,军不足以卫土,士不足以辅国。 国之至尊嬉戏玩乐,庙堂高冠以党争为先。以致百姓困顿,民生凋敝。 至崇祯,西北大旱,经年无雨,百姓颗粒无收,庙堂无救民之策,国朝无斗米舒困。以致白骨漏于野,饿殍遍地,百姓易子而食。 圣人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朝堂本应减免苛捐,与民休息,然却反其道而行之,加征辽饷,横征暴敛。 以致官逼民反,流匪四起,盗贼蜂拥,数千里江山战火熊熊,生灵涂炭,百姓哭嚎,虽夏桀商纣亦不忍为之。 圣人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朝堂理应痛定思痛,优抚黎民,平息民乱,何至于擅加刀兵? 近又有建奴肆虐京畿,区区数万众恣意纵横燕赵之地,帝无良方,文官束手,武将惶然,军兵畏敌如虎。 以致百姓罹难,田毁屋焚,妇闻蹄声而跃井,翁闻箭啸而横梁。 欲扛鼎者,当承其重,朱明上不能护国,下不能保民,理当效法尧舜,禅让贤者。 宋王赵氏乃赵宋血裔,敬天法地,扬威外海,养民五百万,拓地百万里,四明乐业,市井繁荣,此诚万世未有之功绩。 当世之贤者,舍宋王其谁? 宋王不忍黎民涂炭,以万民乐业为己任,提兵西向。 呜呼,吾华夏山河! 哀哉,吾炎黄万民! 咸使闻之,布告四方! “万胜!” “万胜!” “万胜!” 明生振臂高呼,两万大军景从,声震寰宇,阖城可闻! 令旗挥舞,军兵迤逦登船,军港钟声大作,一艘艘战舰驶出港湾,向南而行。 …… 琼州府。 统三州十县之地,有民过三十万,其中土著居民约七万众,余则为明民,多为福建,广东迁徙而来。 明廷设海南卫,领十二千户所,核兵两万众。 当然,都是纸面上的数字,实际上军户大多已就地化民,海南卫有可战之兵不过五六千人模样,这其中有多少是吃空饷之辈还要两说。 自四海大兴之后,沿海的大股海盗几乎被扫荡一空,有南洋舰队把守海疆,也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南洋海盗前来闹事。 靖平多年,这卫所军兵也就成了摆设,务农的务农,经商的经商,没几个千户老爷没事闲的蛋疼养恁多的军兵。 银子不香么?赚钱多实在。 …… 崖州近佐一烽火台,两个五旬老兵闲极无聊,一边闲聊着家长里短,一边轮番吸着竹筒水烟。 烟这玩意永远是无聊懒汉的最佳拍档,没它就仿佛张不开口,说不得话。 “有船!有船!”一十六七岁的娃子,手持木杆铁枪点指海岸线惊呼。 “你个憨娃子,那海上除了船,还能有别的?” 一老军微微撇嘴,起身就一巴掌拍在憨娃后脑之上,寻着枪尖方向观瞧。 “放狼烟!放狼烟!” 老军不看则罢,一眼望去却是被惊的魂飞天外,这特么何止是船,而且还都是大船,目测足有百余艘,其中还有十数艘软帆炮舰。 帆色皆红,其上绣有金黄色五角星若干。远远望去,红帆如波浪,竟是直奔崖州而来。 这旗帜他再熟悉不过,每几日都会从外海路过,或一二艘,或十数艘,几月前还可至琼府各地买卖货物,不知怎的就被官府给禁了。 “你特么的还抽!点狼烟啊!”那老军一脚踢翻水烟,扯着喉咙嘶喊。 另一个老军看着愈加清晰的四海舰队也是眼神呆滞,哆嗦着言道“没柴……” “师长,过南山角,便距州城不足十里,守军不过几百人,我军当真不分兵么?” 李天奇看了一眼身旁的参谋官,言道“先取崖州,且看看守军的本事,再行分兵不迟。” 舰队过南山角五里,海岸线上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