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3章 搅屎棍徐光启 (第1/2页)
在崇祯看来,韩爌的三个建议都不怎么样,都是在向四海变相的低头认输。 就不能有个上上策么? 如万历老皇爷一般,挥斥方遒,举大军攻伐四海? 不是不想,委实不能,国库的银子十之七八都砸在了辽东,哪里来的余力对付另外一股强敌? 此时的崇祯陷入两难,各地的军头已然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诏安好商量,可是如何控制却是难题。 打压的有多狠,反抗的便有多激烈。 武将人人自危的后果就是没人愿意再给皇家效命,你这江山也算是到了终结。 无论如何,崇祯也拉不下脸向自家的臣子求和,即便是名义上的臣子。 都是人精,徐光启宦海多年,如何看不出这小皇爷的心思。 “陛下,微臣愿手书一封,规劝那孽徒重归正道。” “嗯嗯,爱卿甚解朕意!” 总算是有人递梯子,有了台阶可下,崇祯吊着嗓门问道“但不知先生如何劝解那赵氏?” 徐光启揖手问道“敢问陛下陕北民变因何而起?” ……这老倌是不是糊涂了?崇祯满脑袋黑线,朕说抓鱼,你非要去偷鸡! “灾荒连年,赤地千里,百姓无食!” “陛下可有救民于水火,免百姓冻饿之意?” 这不是废话么?哪个皇帝甘心自家的百姓冻死饿死,不说道德问题,单单这般民乱就足以让人夜不能寐。 “皆是朕之子民,朕何尝不为冻饿之百姓扼腕叹息。 奈何!徒呼奈何!” 这就说到了崇祯的伤心处,以袖掩面,眼角似是隐隐有泪花闪烁。 十七八岁年纪,再是早熟,也难免有非黑即白之观念,同情心泛滥,又有些许自责之意,这情感却是做不得假。 “赵氏有粮!”老头子铿锵言道。 崇祯不以为意,这天下还有地方比大明土地多么?听闻那大员,济州都是不毛之地,能种几株黍,产几粒米? 耐着性子问道“有地几何?可供养几人?” “地不知几何,米可供养千万之人!” ……崇祯想抽人,可看着皱纹堆垒的一张老脸,又顾及自家的名声,终是没法子伸手。 “哼哼!吹大气!”李标在一旁揶揄道。 老徐怕是老糊涂了,这般牛赑也敢吹嘘,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徐光启视若无睹,言道“微臣早年曾上书《甘薯疏》。 言之从西洋传入之甘薯,土豆皆是高产作物,耐寒耐旱,贫瘠之地亦可以有所产出。 据微臣所知,赵氏海外之地广有种植,产出三倍于麦,四倍于黍。 一户种植可养五户之民。 而济州之民以之养豕,七月出栏,重可近三百余斤。” ……老头子我是有才能的,可没人采纳啊!你看看人家,听老头子的话,普及新种,粮食多到喂猪的地步了。 “当真?”崇祯瞪起双眼问道。 这哪个知道呢?皆是庙堂之辈,也就徐光启闲的蛋疼研究这个,有时间吟诗作对多高雅。 “将洛养性叫来!” 洛养性,锦衣卫指挥使是也,专司暗探,最近时间对四海调查不少,应是了解一些情况。 俄儿,洛养性入殿。 “洛养性,你可知甘薯,土豆为何物?”崇祯急不可耐问道。 “呃,有点甜!甘薯可烧可蒸,味道甘甜;土豆宜凉拌,以醋喂之,佐以烧酒,甚是美味。” 洛养性有些懵逼,二者市面上皆有出售,也不是什么稀奇之物,陛下此问有何意图呢? “拿来给朕看!” ……果然皇帝的家奴不好作,一个采买能解决的事,居然让指挥使亲自上阵。 洛养性领旨,转身欲退走。 “慢!你可知此二物出自何处?” “……坊市皆有售卖,以木炭烤之为最香浓!” 崇祯问的突兀,洛养性犹在云里雾里,难道皇爷嘴馋也想着尝一尝? 嗯,那个烤红薯的西施要盯住了,手艺高超,可不能让她跑了。 崇祯不由龙目圆瞪,喝问道“朕不是问你怎的吃,而是问你此二物产自哪里?” 锦衣卫乃是皇家家仆,主营业务是监察百官,抄家灭门,除此之外尚兼职其他业务,诸如监控京城物价,民间言语弹唱等等。 没办法,大明没有《劳动保护法》,雇主想怎么折腾怎么折腾。 各个衙门的奏报崇祯是不信的,问自家的家仆没毛病。 “赤贫之地偶有种植,京城所需大半来自海外,也就是,也就是四海商社。 海船运至大沽口,每船载数万斤至十数万斤不等。 价格仅是寻常米价六成,商贾云集,顷刻间便会采买一空。” 诸公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只徐老头隐隐有自得之色。 想当初那孽徒跪地贱笑,舔着脸口称恩师,求的便是此二物。 如今当真能活人无数,这功德有老汉的一份,谁也抢不走! “这是犯禁!犯禁!” 崇祯脑回路清奇,本皇爷可没有开海,这船是怎的靠岸的?居然能公开售卖,我大明的沿海是筛子不成? 洛养性诺诺不敢言,海禁跟他一毛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