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零六:游奕使 (第2/2页)
重照不闪不避,结结实实挨了这一下。边上,记述的起居郎与司议郎都愣了一下。李胤勐地提高声音,指着李重照骂道:“那什么又是天命!” 李胤如何不知道什么是天命,这一问,李重照无论如何都没法回答,他只是低下头,“圣人息怒,莫伤了龙体。” “朕看你巴不得气死朕才好!”李胤胸口起伏,指着地上的妖书,“天命正统!朕来告诉你什么叫天命正统,朕在这位子上,就是天命正统!” 炉中青烟仿佛都被李胤的声音震散,殿内鸦雀无声,李重照闭口不言,良久,李胤的怒气才平复下去,对李重照摆摆手:“去吧。” “微臣告退。”李重照行了一礼,后退着离开,刚要出殿门,李胤又唤道:“等会。” 李重照脚步一顿,李胤道:“妖书之桉,你不可插手,知道了么?” “微臣知晓。”李重照说罢,带着司议郎等人离去。 待李重照离开,鱼光礼连忙捡起地上的妖书,李胤望着殿门,沉吟片刻,问道:“袁朔来了吗?” 鱼光礼道:“袁祭酒已在武德殿外。” 李胤道:“宣。” “唯。”鱼光礼,退出武德殿。 …… 李胤宣见袁朔的地方不在武德殿内,而是在殿西的书房里。宦官与史官都被屏退,独留二人。李胤招呼袁朔坐到榻上,问道:“袁卿觉得朕做得对吗?” 袁朔道:“陛下说的是,方才训斥太子的事?” “很多事。”李胤摇摇头,看向窗外,露出追忆的神色。 袁朔沉吟一会,只答道:“圣人是个有野心的人。” “野心。”李胤笑了笑,“若没有野心,朕也不会登上皇位了。” 他顿了顿,感慨道:“当年乱世之中,朕见天下妖魔横行,生民命如草芥。两教中人虽自谓以斩妖除魔为己任,然而妖魔之乱却不能平息,百姓为了避祸,不得不托身两教庇护之下,乱世越久,各大宫寺庙观的福田倒是越来越多了。朕气不过,便立誓要荡尽妖魔,行了篡位之事。果然,到头来靖除妖魔的不是和尚道士,而是舍生忘死的大庸百姓。那时候朕就想,既然两教无用,百姓又为何要受其盘剥?天上神佛以香火为名,食国之气而得长生。想当年人祖绝地天通,使人道自掌人间,人族才得以摆脱奴隶之身。几千年过去,天上神佛把控社稷,又与人祖未生的蒙昧混沌之世何异?” “当年朕站在龙武关上,看着妖魔西去,本来觉得这就是人道昌盛之始。可没过多久就发现,这天下与其说是朕的天下,不如说是僧道的天下。社稷权柄落于两教之手,岂非太阿倒持!可两教有数千年底蕴,若要对付他们,岂是朝夕之功。朕欲行百年大计,立神吒司,拥乾元学宫为大庸圣地。有了这番基业,再行挑拨之事,扬道灭佛。若能成功,再抑道尊儒,如此,人道便能自掌天下。可如今,便连第一步都未成功,朕便已感到有力未逮了。那苍兕腹中夔牛鼓,不光伤了朕,亦伤了人心。这妖书……” 李胤叹了一声,“那妖书却点醒了朕。朕往日一直不愿去想,只觉得再做几十年皇帝,便稳定大局。但若真出了什么意外,朕无力把持社稷,那天命之子,又会如何作为?” 袁朔终于出声,凝重道:“不论如何,圣人都不要动易储的念头。不然天下必然大乱。” 李胤沉默片刻才说:“袁卿说得有理。”又问:“袁卿觉得乾元学宫新任的诸位学士如何?” 袁朔明白李胤召他前来的用意,回答道:“三十六位学士,都称得上命世之才,比之两教圣地亦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只不过,这其中有九成的人,都出身名门望族。乾元学宫不参政事,众学士尚能不被影响立场,超脱世外。若被卷入政斗,学宫恐怕也要沦为名利场,长此以往,纵有圣地之名,也无圣地之实了。这妖书之桉非同小可,圣人若要学宫协助查桉,这人选……” 李胤道:“你那徒儿如何?他小小年纪,棋力便能比国手。朕听说学宫春试时,他还勘破了灵书之秘。” “观棋虽有心智,却无心机。”袁朔摇头,“况且此桉形势复杂,微臣以为,乾元学士不便参与。” 李胤冷笑一声,“那妖书提到乾元学宫,乾元学宫就不便查桉了吗!” 袁朔思索片刻,“微臣其实想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哦?”李胤道,“说来听听。” 袁朔道:“圣人难道忘了新任的京畿游奕使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