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弥补残阳憾_第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1/2页)

    几天之后,郭建元的副官带着晋绥军358团警卫连和辎重连各一个排,将武器弹药运到八路军129师独立团的根据地边缘。

    交接完成以后,他们又将能够代表战功的东西,还有那些钱财,一块带了回去。

    由于罗泽谦的坚持和再三劝说,因此这次武器弹药的交易,完全是按照市场上的行价来进行。

    八路军129师独立团团长孔捷借钱买到的武器弹药,包括:

    晋造82毫米迫击炮,1门;

    晋造82毫米迫击炮使用的炮弹,120发;

    中正式步枪,150支;

    中正式步枪使用的子弹,15000发;

    捷克式轻机枪,2挺;

    捷克式轻机枪使用的尖头子弹,400发;

    晋造手榴弹,20箱,大约有600枚。

    这些武器,差不多可以装备一个普通连。

    为了能够给接下来的攻打堡垒庄据点弄上一个双保险。

    这门晋造82毫米迫击炮立刻被送到总部的兵工厂,进行改造。

    一旦改造成功,那么八路军129师的独立团和新一团。

    这两个团加起来,就会有两门既能曲射又能平射的迫击炮可以使用。

    虽然这次的交易,走的是“孔捷向罗泽谦借钱、罗泽谦向郭建元预支、郭建元向孔捷出售”这样一个流程。

    但是,罗泽谦心里清楚,郭建元通过这次的交易又赚了一笔。

    那是因为,郭建元可以用内部价格向晋绥军的其它几个团购买,然后以行价进行出售。

    中间可以赚取到的利润,差不多有一倍。

    当然,如果孔捷最后拿不出钱来还给罗泽谦,罗泽谦也拿不出钱来填补向郭建元预支的欠款。

    那么,郭建元的亏损也最多只有一半。

    目前,失去大部分机器设备、并且只能分散在好几个地方进行生产的晋绥军兵工厂,每个月的产量如下:

    步枪,3000支;

    轻机枪,100挺;

    手榴弹,80000颗;

    迫击炮,30门;

    迫击炮使用的炮弹,大约1万发;

    山炮(105毫米以下),2门;

    山炮(105毫米以下)使用的炮弹,200发;

    晋造16式105毫米山炮,一门都造不出来了。

    虽然晋绥军还有不少部队,但是得益于老阎与日寇高层之间越来越有“默契”。

    使得晋绥军内部,能够出现大量的非正规交易。

    于是,为了能够互通有无,共同赚钱。

    晋绥军的一些部队在武器弹药交易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内部价格和行价。

    内部价格,显然是用于进行内部交易或者做非常重要的人情。

    行价,就是用于对外出售的价格。

    而且针对有些交易对象,出售价格还会在行价的基础上翻倍。

    举了例子,假如孔捷没有通过罗泽谦,就直接向郭建元购买武器弹药。

    那么这些同样的钱财,能够买回一半的武器弹药,就算是非常幸运的。

    因为除了价钱翻倍以外,路上的一道道关卡,同样能够让运输成本不断上涨。

    所以,像李云龙、孔捷等人,除非有过硬的关系或者实在被逼的没有办法。

    否则,他们宁可通过战斗从日寇和伪军手里缴获,也不愿意花钱向晋绥军购买。

    在等待迫击炮改造的过程中,八路军129师独立团和新一团开展大练兵。

    为了尽快提高这两个团的战斗力,罗泽谦“窃取”了本应该属于李云龙的点子——用数量不够的猪rou促使士兵加强训练、激发潜能。

    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团有两个人脱颖而出——沈泉、王喜奎和王根生。

    沈泉,刀法不比出身于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张大彪差多少。

    王喜奎,枪法出众,凭着一把中正式步枪,有效射程内弹无虚发。

    王根生,投掷手榴弹,一投一个准。

    为了能够让王喜奎的枪法如虎添翼,罗泽谦委托副组长程雷,去想办法弄到一支装有四倍瞄准具的苏制莫辛-纳甘7.62毫米狙击步枪。

    只可惜时间紧迫,根本赶不上攻打堡垒庄据点的战斗。

    当那门改造成功的晋造82毫米迫击炮被送回盗独立团的时候,独立团、新一团和晋绥军358团“新一排”的联合行动正式展开。

    除了迫击炮以外,兵工厂还送来了一批按照罗泽谦给的文字和简易构造图、生产出来的工兵铲和子弹地雷。

    于是第二天早晨,独立团、新一团和晋绥军358团“新一排”,经过秘密急行军,出现在了堡垒庄据点外面。

    还是老一套:消灭据点派出的尖兵、包围据点、剪断据点对外联络的电话线、建立打援阵地------

    堡垒庄据点,是在一个庄子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

    这个庄子原来的名字叫邱家庄,整个庄子是依山而建。

    山上伫立着十几个炮楼,射击角度遍及整个庄子,没有任何死角。

    庄子外面被高高的围墙给环绕起来,每隔一段距离,也有一个炮楼或者碉堡。

    这些炮楼和碉堡互成掎角之势,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火力支援。

    围墙同样是用非常坚固的材料修筑成的,没有任何打洞的可能性。

    如果没有重型武器和足够的炮弹,想要打下这个据点,可以说是痴人说梦。

    但是,八路军129师有必须打下来的理由。

    这个据点的伪军,在投靠日寇之前,是这个庄子的地方保安团。

    通过宗族、利益作为纽带,这股人数有800的伪军极难劝降。

    而且,这股伪军的头目,通过不断协助日寇围剿八路军,甚至将在一百多名八路军伤员的情报出卖给日寇。

    在双手沾满抗日军民鲜血的同时,也获得了附近的日寇头子——河源县日寇最高长官平田一郎的青睐。

    为此,平田一郎给这股伪军调拨了大约一个团的日制武器。

    当然,这里面并没有像掷弹筒、迫击炮和火炮这类的武器。

    毕竟青睐归青睐,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