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章脱轨的历史轨迹 (第1/1页)
但卫梓欣已经两耳不闻出了房门。 随后就进来了两个壮硕家丁,利落的背起秦君皓就出了国公府上了早就准备好的奢华马车。 一路上,车轱辘滚滚而过,除了中途下车放了把水,秦君皓就一直没下过车。 “白芍,你们这是带我去哪儿啊?要不,你偷偷放了我吧,我保证再也不出现在你们面前!我发誓!”秦君皓不是不知道他们此行的目的,可问题是,他遇到难以解决的事就会频频出错。 别看他人高马大,可实际上,他就是个弱不禁风的花瓶儿。 嘴上功夫也是笨拙的很,脑子里全没弯弯绕绕。 你要他打架斗嘴,这不是扯淡嘛! 别人揍他喷他倒还差不多! “仙长说什么呢?您的本事有目共睹。老夫人说了,来者是客,客随主变,我们老夫人今次求您办事,绝对不会亏着您的!您就放心吧!”白芍哪里会放哪里敢放?她还指着秦公子给他们家小公爷驱邪治病呢! “这是亏不亏的事吗这?这个我真的啥也不会,你们让我到那儿给你们壮势也没用啊! 都跟你们说了,我那就不是瞎jb宝物,得了得了,小爷也不跟你们废话了,一路上说得嘴都直冒泡! 说了多少遍我啥也不会,你们就是不听,到时候出了事,可不关小爷的事!”秦君皓此时突然想到之前卫梓欣蹙起的眉头,又有些不忍。 “得得得,随你们怎么样吧,大不了到时候小爷给他们放几个劲爆音乐吓唬吓唬!” “呵呵呵,看吧看吧,仙长既有本事,就不要藏着噎着了嘛。白芍虽听不大懂仙长说什么,但白芍能听出来秦公子有法子治那帮刁民就行!”白芍想着,只要能逮到那勾引小公爷的人,她就算出了口恶气了,别的她才不管呢! 有老夫人在前边儿管着,小公爷一定会好起来的! 秦君皓斜她一眼甚是无语。 他觉得还是绿萼那小丫头比较可爱有趣,起码动不动会脸红,逗着也有趣,想来也是心软的,说不定他一求饶,那小丫头就悄悄把他放了。 谁像眼前这女人一样,除了跟她说话笑眯眯的,其他时候全是冷冰冰高人一等的样子。 老实说,他打心里有些不喜欢。 就是长得好了点儿,剩下的没一点儿可取的,跟她讲话那就是跟聋子讲,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她们认定了你就是得道高人,那也没办法。 受着吧…… 只不过,只不过到时候真出什么事,他可无能为力!要是他逃跑了,那可别怪他没事先说清楚! “白芍,你知道你们老夫人的事吗?”秦君皓突然想起卫梓欣单手拎背包的事,于是好奇问道。 “仙长指的是什么?” “就是武林高手侠女什么的,你咋这么笨呢!”秦君皓恨铁不成钢道。 “呵呵呵,仙长误会了,我们老夫人就是力气大了点儿,其他没什么?” “真的?” “自然是真的,总之自白芍进府以来,白芍从来不知道老夫人会武艺。不过小公爷倒是会那么几招。”白芍似乎陷入了某种回忆,特别是说起小公爷时,颊上竟飞起了两抹红晕。 秦君皓不着痕迹的撇了撇嘴:那小公爷比他还弱不禁风,哭的娘们儿唧唧的,长得还不咋地,哪里有一点儿男子气概?这白芍的口味还真是独特! 肯定是冲着小公爷的名头去的,哼!拜金女! 他在这里可谓是把卫守易和白芍扁了个彻底,追根究底,无非就是因着之前的心情膨胀,让他误以为自个儿有了主角光环,走哪儿都会发光,到哪儿都有人爱慕欣赏他。 如今回归现实,可以说是相当打脸! 打的他牙都酸了! “你说你没见过,那也不代表你们老夫人就不呀!” 反正,在秦君皓心里,卫梓欣那一手,绝对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一看就是练家子! 呃,就算不是……呃,那就不是吧! 总之,他就觉得卫梓欣当时帅极了! 白芍没接话,就是笑了笑,秦君皓挠了挠头,接着无聊的问道:“那个,你们不是去茅山书院吗?那里又不是道观,我去能帮上你们忙吗?”他也不说他不会捉妖了,说了也没人信。 “哼!那个小蹄子就是妖邪!仙长到时候可得把本事拿出来啊!你们这些人不都讲降妖除魔,除魔卫道吗?现在有妖邪作祟,可不得能让他们给跑了!”白芍说得咬牙切齿,就好像她真的见到了妖魔鬼怪一样,眼里竟流出了几滴伤心泪! “呃……”他算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得了,还是闭嘴吧! 到了傍晚时分。 他们才算进入茅山地界儿,路上身着道袍的人跟着也就多了起来。 往书院去的路,坐不得马车,只有徒步而行。 幸而秦君皓不用徒步,他的腿受了伤,被人抬着上山,倒是舒服了许多。 可被人围观议论,总让他有些不好意思。 在没有人捧的情况下,秦君皓一般都极容易害羞。 也可以说是理智回笼。 欣赏着傍晚的山林风景,被清凉的夏风吹着,若是忽略他人的打量,他的心情会很美妙。 据他所知,明朝的时候,为了巩固帝权,书院时时遭受打压,甚至有大毁书院的事情发生。 现在的朝代是圣明王朝,想来这事没有沿着历史轨迹前进吧? 要不然,回书院的路过学生也不会那么言笑晏晏的高谈阔论。 来到这里的两天一夜,他就知道了圣明王朝的开国皇帝也姓朱,只不过叫朱元狄。 也是当过和尚放过牛要过饭的,大字不识一个的小人物。 就跟朱元璋的经历很像。 至于现在的皇帝,那就是一个叫朱永乐的圣明王朝的第四代皇帝。 他的经历跟历史上的朱棣倒是很像。 巧的是,朱棣那时候有个“永乐大典”十分有名。 秦君皓能记住这些乱七八糟的也是不易,他一向不太爱历史呀,数学呀,语文呀这一类科目,也可以说,他压根儿就对学习不敢兴趣。 但这不代表他就没有感兴趣的特例。 知道点儿历史消息,可能也跟耳濡目染有所关联吧? 在学校学习的大环境下,若说啥也不知道那才扯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