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剑侠传_第八十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四章 (第2/4页)

且武传玉为了省马力,没有骑快马,只是慢行,被对方射中的话,只怕也会和地上的死尸一般了。

    那流星如同电光一般,飞以了武传玉正回头的面门边,武传玉的亲兵和方应之等人都张大了嘴,惊看着武传玉,心都要从嘴里跳出来。

    李顺将弓放下了,道:“还好,手艺没有放下,这下子射中了。”一边邓得志露出了欣赏的笑容,这一射,邓得志本是没有把握的。他们两看到了那穿着红披风的将官策马上前,来观军阵,李顺便藏在盾后,趁对方转身之时,突然一箭射出,他已然将弓拉满了,射了这一箭,刚才他用的这张弓以后也就不能再用了,他已然拉断了弓胎。

    邓得志从盾牌的缝隙中看过去,道:“好,这一箭正射中他的脸,想必一箭穿颅,是活不了了,看样子是个人物,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护卫,他坐下的马也是好马,金公鸡,你立了大功。”

    金公鸡也从盾牌的缝隙中看过去,笑道:“是射中了,是射中了。”但是他说了两遍后,就说不出来了。

    在两人的眼光中,一百五十多步外的那个人影,突然将手从脸上移开了,原来他并不是捂住自己的伤口,他竟然是用手抓住了这一箭。

    张冲道:“我的娘,没有射死他,我这可是三石的弓,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是铁做的么?”

    邓得志也惊道:“他竟然抓住了箭,我知道了,这家伙是方元化手下的武传玉,传说他有千斤之力,我以前还不信,现在可是信了,就是这家伙,为方元化练兵打仗,上一次,胡海马也是折在他的手里。”

    张冲道:“要不要派骑兵冲上去将他捉住或杀死,这可是一条大鱼,他和张家玉是方元化手下的主要将领,杀了他,可是不下于捉李率教的大功。”

    邓得志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没有下令让两边的骑兵冲上去,对方看上去马就很好,是辽东的马,而且一旦将骑兵派出,人少了不行,敌不过马上功夫好的辽兵,人多了万一被辽兵包了饺子,将这几百骑兵葬送了,到时没有两翼的骑兵,万一对方大举来攻,就有了一定的危险,对方只要用骑兵不停的冲两翼,然后派出野战步兵打阵战,那能不能坚持住,可就是个问题,再加上刚才有探马说看到了对方的步兵,邓毅不知道对方有多少人,万一后面跟的是几千野战步兵,那将骑兵派出,就为了捉一个武传玉,可就太险了。想到这里,邓得志道:“还是不要冒险。”

    武传玉将手上的箭拿了开,策马又近了一些,到了对面的流民兵能看到自己的地步了,然后抓起那支黑色的箭,双手一折,将箭折成两段,然后纵马踏了踏,转了身,带上亲兵和骑兵们,纵马去了。

    看着武传玉的背影,邓得志道:“你怎么不再来一箭。”李顺摸着自己的双臂道:“我现下双臂仍然在痛,刚才射一箭,已然拉伤了手上的肌rou,短时间只怕不能再射了。”

    武传玉明白对方的大阵确实不是自已这一点儿兵力可以攻破的,当下即决定回头,现下泰安城中也有大事发生,他也必须尽快回去。

    耿如纪面带喜色,刚才下面的小吏向他报告,从山林中返回的人越来越多,现下在泰安周围百里之内,已然没有流民的乱兵,回家耕种的越来越多,这片土地上少有的出现了宁静,耿如纪每天看到城外的平和静像,心中便升起一种自豪感,现下他最想的,便是筹到更多的种子,城中的许多大户看到有恢复的可能,也开始主动的提供一些粮草。

    下面武传玉的声音传来,只听道他叫道:“我要见耿如纪大人,现下怎么能分兵,流民兵明明打的就是围城打援的主意,这样的战略他难道还看不出来?”耿如纪听到武传玉的声音,唉了口气,站了起来,亲自出门去接了。

    耿青正挡住武传玉,不让他来,但是看到自家主子到了,也让开到了一边,武传玉看到耿如纪眼中的眼屎,还有头发上的灰尘,便不忍心说重话了,只是道:“我有话和你说。”耿如纪知道武传玉是不想在众人面前落自己的面子,便带上他,进了自己的书房内,武传玉坐在他对面的椅子上,抓起茶几上的茶水喝了一口,随后又吐了,那茶泡得极浓,是耿如纪熬夜用的,耿如纪这段日子以来一直在整理名册类的东西,晚上在提神,自然要泡浓茶。

    武传玉坐定,便道:“我也不和你说场面话,也知道你不是一个说场面话的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崔归元是个什么东西,他发一道钧令,李率教就要回去,他回去还要将这二千多辽兵调走,你知不知道,流民兵就是打的围城打援的主意,要是泰安少了这一只骑兵,光只凭我和张家玉手下的几千多步军,如何能守住,到时泰安又要重复被围的惨剧。”

    耿如纪道:“我也说实话,我的想法也和你是一样,是李率教将军自已要走的,现下我也想他留下,我现下正向朝中上表,也请李丛哲老大人上奏,尽量将李率教部留在这里,可是崔归元抢先一步,他先上报于兵部和阁部,说少了辽兵不行,先堵住了我们这边的嘴,加上李将军又是他的旧部,这官司打到那里,都是崔归元有理,而且你又不是不知道,朝堂上的各位部堂,最为忌诲的就是武将不听调令,崔归元这次一顶大帽子扣到李将军头上,说李率教不听调令,势大难制,阁部大佬们脸就黑了,现下李率教将军要是不听崔归元的,不知道事后会被怎么刁难。”

    武传玉道:“你也知道,现下泰安的局面是怎么得来的,要是他一走,泰安不是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了么?”

    耿如纪道:“我怎么不知道,先是李率教和你们来解泰安的围,然后这半年多来,流民兵先后五次大举进攻,前两次想攻城,后三次想破坏春耕,都被李率教将军和你部的联军联合打败,才让小明王不敢分兵前来,要是李将军一走,只怕小明王又要再次分兵来打。”

    武传玉道:“流民兵这五次来攻泰安,最多一次人数上万,都被我军打败,除了我们上下一心之外,便是我军与李将军的步骑配合了,若是少了李将军,我部只能守城,到时泰安城外的所有老百娃又只有往山里逃,你这半年来的功夫,只怕又是白费了,你难道不清楚。”

    耿如纪叹道:“我刚才向李率教将军开了口,他留下二百骑兵当教官,在本地训练马兵,到时我看能不能将李承斗留下来,李将军的义子中,我看李承斗最有能力。”

    武传玉又道:“我估计可以留下一些骑兵,但是李承斗怕是留不下来,李承斗是李率教教军最受重用的人,且本地的骑兵训练不是一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