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9章人性的光辉! (第2/3页)
候,就被英吉利收买了,是一个超级间谍,在英吉利官方的支持下,花了25年时候爬上了北爱尔兰的最高军事首领之一的高位。” 众人愣住了,有这么厉害的间谍? 相当于一国首脑之一,是敌对国家安插的间谍,太离谱了。 “而且这个间谍自始至终都没有暴露,最后还是英吉利内部另一位高级间谍在媒体上披露的,因为他没有得到英吉利政府该给他的好处,等于是被自己人出卖的。” 虽然李谦说了这是真实的故事,不过听起来还是感觉天荒夜谈。 “这是真的?”苏仑忍不住问。 “随便上网就能查到的事。” 李谦笑笑,“这件事本身是很荒诞的,能想象米粒坚内阁四大巨头之一的国防部长是别国间谍?” “不过,如果去了解他那25年的潜伏生涯,你就会佩服他了,那这个荒诞的事情,也就变得合理了,甚至拍成影视剧,可看性也很强。” “所以,不在于剧情本身有没有逻辑,合不合理,要看你怎么讲好这个剧情,没讲好才荒谬,讲好了就精彩。”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国内也有很多特别离谱的事,不知情的人打死都不会相信。 李谦脑海记忆里有一部专题纪录片《巡视利剑》,第二集里有个牛人,通过学历造假、入谠材料造假、家庭关系造假、年龄造假、工作经历造假,从一个高中毕业的企业老板开始,先是造假弄了个民办教师的身份,又通过校长关系成为了乡镇公办教师编制,慢慢一路成为司珐部正治部主任,副部级高官。 那部专题纪录片让李谦现在都有些不可思议,这样一个人,一年副科,十年正厅,从乡镇到县、市、省、京城,一路升级吗,最后做到了副部级。 十一年上正厅,官场都不敢这么写,更何况这人所有一切资料都是假的。 这件事谁看谁都觉得荒谬,不过了解整个过程的话,一步步的升迁却都那么“合理”,至少能说得通。 事情本身有没有逻辑不重要,而是看该怎么去描述,电影也是如此,哪部电影不是靠想象编出来的。 苏仑若有所思,好像大概明白李谦要表达的意思了。 “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有力的剧情做支撑,那不管多了不合理、不合逻辑的情节,都能做到合理?” “差不多。” 李谦点点头,又道,“不过太脱离现实、和普罗大众的认知完全相反的情节,就不管怎么去描述,都很难让观众觉得好看。” “李导,我明白了。”苏仑也认真地点了点头。 《月球》剧组开拍20多天了,苏仑也干了20多天的执行。 这是她第一次做执行,虽然好几年前就在马小刚工作室工作了三年,参与了他两部电影的拍摄,不过和现在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当时虽然也是大导演,但是无非做一些各部门最基层的事情,属于那种随便找个人在剧组待几天就能做的事。 这次20多天的执行生涯,虽然因为是独角戏,也没有太多需要她忙的地方,但是也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导演应该做的事。 前期的分镜剧本、故事板创作过程中,李谦和摄影、美术讨论的时候,也会让他在旁边看着,可以说经历了一部电影的所有程序,除了坐在监视器前喊“咔”了。 专业性的东西,中戏都能学到,每个导演系毕业的学生都不缺,但是作为一名创作者,怎么去讲故事,把故事讲好,她并没有什么头绪。 苏仑又说起了自己对电影的研究,“李导,我研究过半年的心理学,也看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电影,每次都会画出一幅观众心理曲线图,去了解观众和影片的互动关系。 比如说,开篇有多长时间是天使时间,能让我尽量地去在这个时间里讲述人物、背景,观众看多长时间会厌烦,需要转换节奏了,多长时间应该出现阶段性的小高潮...” 这是研究套路了? 好莱坞现成的商业电影叙事模式不就在那嘛,还用搞这么麻烦。 李谦有些无语了,“绝大多数电影直接参考好莱坞三幕式的结构就行了,自己再根据情况稍微改动一点,这样基本不会有问题,有那个功夫多研究镜头内、外部节奏吧。” 叙事结构这个简单,再笨的套公式总会,好莱坞那套理论是经过时间检验的。 主要还是镜头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外部节奏就是镜头的剪辑手法,内部节奏就涉及到人物动作的速度、力度,摄影机运动速度、方向,音乐、音响、色彩、光影的配合。 聊着聊着变成讲课了,这些专业知识随便一个合格导演系学生都知道,但是死板的东西怎么拿来用,用好,就是问题了。 就像数学考试,死记硬背都能把公式背下来,但就是不会用。 直到下午一点半,佟莉雅来探班,李谦才停止讲课。 “李谦。” 佟莉雅一身休闲打扮,小跑着过来,甜甜地看着李谦,又和其他人打了个招呼。 “博哥、张叔、黄指导。” 当然,还少不了她的学妹苏仑。 “学姐。”苏仑也打了个招呼。 中戏就那么些人,何况他们俩就差了一级,也算是认识,只是不熟。 “苏仑你在剧组怎么样,还好吧。” 苏仑连忙道,“挺好的,李导对我很照顾,教了我挺多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