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拉伯数字 (第2/2页)
的况,只有等下结束了汇报才能够去详细的了解。 “嗯,有了下这话,属下也就放心多了。” 肖兵有点儿兴奋地回答道,只要把船只问题解决了,那么剩下的事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朱高煦放下茶杯,瞪了他一眼,说道:“你放心什么啊,就你们心眼多。船只的事不能够松懈,多多益善,等事成了之后你在高兴吧。” 肖兵赶紧低下头,不敢反驳,等候下把话说完了。 “是,下放心好了,有了前段时间李大总管拨付的银子,不仅仅是船只,就连货物的采办属下都通过原来的渠道解决了,一定不会耽误下的大事。” 朱高煦听完,哈哈一笑,一脸不差钱的开口道:“这才对嘛,这钱之后花出去了才能够挣更多的钱,不用怕花钱!” “好了,现在船只还有货物的事差不多都解决了,那么,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要招募水手了,不要怕花钱。招募到了就要好好的训练他们,这次可是深入大洋航行,和内陆是天壤之别,明白了没有?”朱高煦接着说道。 “下英明,有关水手的招募,属下马上就办!” 肖兵还真的没有往这方面去想,其实,主要就是怕花钱,不过现在既然有了下的授意,那么他就可以放手去干了! “好,到时候需要帮助的话,就去找清远伯王友,航海方面,他也是比较有经验的!”朱高煦想了想,给他提了醒。 提到王友,朱高煦还是想他的,这次他的功劳虽然不下,但是距离让他升一级还是远远不够的,不过朱高煦倒是听说,皇帝老子给他的赏赐倒是不少。 “多谢下,属下明白了!” 王友听了一脸笑嘻嘻的谢恩道,下真的是太善解人意了,这下子难度就要小上很多。 “还有,缺钱的话就直接找李总管,还是那句话,现在咱们府上不差钱,好了,现在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朱高煦不放心的问了一句,要知道现在大明可是还着海呢,这是他好不容易从老子那里争取过来的机会,而且还是经过“融资”的,可不能搞砸了。 肖兵迎着朱高煦的目光,坚定的回答道:“回下,没问题!” 都到这种地步了,他若是还办不好的话,唯有一死而谢下了。 朱高煦不会读心术,当然不知道,对面的肖兵已经下了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了。 “好了,既然没了问题,那么你们两个随本王过来吧!” 朱高煦说着站了起来,朝着一旁的书房走去,两人也是赶紧站了起来跟在下的后,亦步亦趋。 来到书桌跟前,李忠贤提前猜到了朱高煦的意图,快走两步提前给朱高煦展开了一张白纸,肖兵也是不甘落后,开始了磨墨。 当朱高煦在书桌前坐定的时候,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就等他挥毫泼墨了。 挑了一支毛笔,朱高煦开始写写画画起来。 一旁伺候着的两人,看到朱高煦如同鬼画符的写出了是个图形之后,都是一脸的疑惑。 不过,没让他们疑惑多久,朱高煦笔下不停,继续在每个图形下面写上了汉字,两人不是笨蛋,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很明显二者是一一对应的。 很快,朱高煦就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抬头看了他们一眼,看到两人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知道这也省的自己去解释了。 没错,朱高煦在纸上写下的就是阿拉伯数字和汉字的一一对照,这也是他实在是受不了才决定拿出来的。 “下,这是您发明的新式计数写法吗?” 李忠贤可是知道,最近自家下的种种惊人之处,知道下的神奇之处,下意识的觉得这又是自家下新的发明。 本想开口说话的朱高煦,被李忠贤这么抢先一说,听了之后差点憋岔气了。 若是他汉唐的话,他就厚着脸皮认下了,但现在马上都要开始大航海了,他可不想有这么一个大污点,到时候丢人可就丢到全世界了。 朱高煦咳嗽了一下,拿出了刚才想到的借口,解释道:“这上面的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好像是从西洋那边传过来的,这也是本王此次南下捕倭偶然间得到的。” 这也是朱高煦一开始没有拿出来的原因,实在是没有好的理由啊,不过这次的南下捕倭倒是给他一个现成的理由,海盗嘛,抢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也是很正常,谁知道他们去过哪里! 听了下的解释,李忠贤却是一脸遗憾的样子,这东西竟然不是下发明的,太可惜了。 “下,这阿、阿拉伯数字是怎么用的?”肖兵倒是一脸好奇地问道。 朱高煦换了支小号毛笔,开始给他们两个讲解了起来,随着朱高煦的讲解,两个经常和账目打交道的人,很快就明白了这新式数字的重要。 很快,朱高煦就讲解完毕了,因为也没啥好讲的,对于他们来说其实很简单的。 如果不是涉及到位数和加减等简单的概念知识,朱高煦绝对会扔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琢磨。 “好了,就先交给你们这么多,回去好好琢磨一下,等能够熟练使用了,以后的账目就使用这阿拉伯数字吧。”朱高煦对着两人说道。 一想到自己这个两个孩子的“体育老师”竟然教起来数学,朱高煦就忍不住的想笑,只是两人还在跟前,他只能先憋着。 “多谢下授业解惑!” 两人深深地给朱高煦行了个大礼,他们都是聪明人,深知这些知识的重要。 “好了,你们都是给本王办事的,哪有那么多事,没什么事的话,你们两个带上它,退下吧!”朱高煦摆摆手,指着书桌上写满了东西的白纸说道。 两人对着朱高煦再次深深的行了一礼,转过去,小心翼翼的把这张写满了新知识的纸卷好,这才后退着出去了。 看着两人的动作,朱高煦心头莫名的一动,这种对知识的尊重,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所有华夏人民的血脉深处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