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3章 天不生我阿斌,程序万古如长夜(求订阅) (第2/2页)
多学生就是国视电视台小张他们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观众。 雾城文理大学的学生们知道今天晚上九点钟左右,就是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开赛时间。 虽然丁校长和徐主任他们远在欧洲瑞士,但雾城文理大学的学生们还是自发的组织了起来,要观看这一场赛事的直播。 而这一场ACM竞赛直播只有国视电视台科教频道会进行直播,因此大家今天晚上都一窝蜂的去到了国视电视台官网的科教频道。 虽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在大学计算机专业圈子外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关注度。 但对于雾城文理大学的每一位学生而言,这就是他们值得关注的一场赛事,而非仅仅只是计算机系学生们该关注。 因为这场赛事上,要是自己母校雾城文理大学能够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的话,雾城文理大学的社会地位显然是会得到提升的。 最重要的是,雾城文理大学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很热烈的荣辱感,学校的荣誉对于学生们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谁让这里是学生们的第二个家呢? 苏黎世中心体育馆里,来自全球共计34所高校的总决赛参赛团队已经全部就位。 丁跃和黄友杰、秘书文若涵则是在夏国参赛高校的休息区里,观看着比赛的进行。 赛场上,34所高校,每所高校的参赛团队都是三个人。 因为赛事规则就是最多三名成员,那么每所高校肯定都会选择三位选手,毕竟人多的话,解起程序来自然就会更加高效一些。 “陈俊,你负责每一道题目的解析,欧阳晨,你负责协助陈俊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帮忙,然后我负责编写程序!” 徐斌对这一次比赛进行了一个准确的分工。 因为ACM竞赛比的是高效率,谁更快的解答出了题目,谁就能够更接近总冠军的宝座。 而每一个团队只会提供一台电脑供给答题使用。 既然如此的话,徐斌就分配好,由自己来cao控电脑进行编写程序答题,而陈俊和欧阳晨可以将精力都集中起来用于解析每一道题目。 5个小时的时间里,最少要答7道题或者以上,用时最少的团队就能够获胜。 所以三个人之间的团队配合,以及高效分工,对于这一场竞赛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徐主任,我会用最简洁的方式,将题目给解析出来,争取让你能够更好的答题。” 陈俊点了点头,认真的回答道。 欧阳晨也是点了点头,尽管他做的工作是最“简单”的,但他也不会丝毫的松懈下来。 因为欧阳晨很清楚,自己是团队不可上缺少的部分,也一定要尽全力的辅助陈俊对题目的解析,才能够使得团队取得最好的成绩。 而整个团队里面,显然徐斌的工作是最难的,因为在陈俊和欧阳晨解析的题目之后,需要由徐斌来编写程序进行答题。 当然了,在答题的过程之中,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的话,陈俊和欧阳晨两人也会担任起徐斌的智囊团的重要角色。 其实大部分参赛高校的团队分配工作,基本上都是徐斌他们这样的模式。 可能细微之处不一样,但都必须分工明确。 徐斌不会轻视自己的对手,因为他们都是来自全球顶尖的计算机专业高校。 说现场的34个参赛团队共计102名选手都是计算机专业的天才,都一点不为过! 事实确实如此! 【国视电视台科教频道直播间】—— “我看到咱们夏国的高校参赛团队了,海城交通大学。” “海城交通大学曾经在ACM竞赛上面拿过冠军,而且还不止一次,他可是咱们夏国最大的夺冠热门。” “今年仍旧有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这两所高校这几年好像很强的样子。” “确实,过去几年基本上都是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拿到了总冠军,但是你们想一想,他们过去参赛的团队已经毕业了吧?新的团队还能够接过冠军的大旗,从而卫冕吗?” “哈哈哈,我看到了我们西北科技大学了!” “说实话,今年这个雾城文理大学确实是让人挺意外的,居然可以拿到一个参赛名额。” “雾城文理大学的学子前来报到,加油冲鸭!” “听说雾城文理大学的那个徐斌特别厉害,在国内的计算机圈子里面,被好多大神都膜拜过。” “真的假的?这么厉害的吗?” “混过计算机圈子的应该都知道,徐斌有一个ID叫做“阿斌”,被计算机大神们称作是——天不生我阿斌,计算机万古如长夜!” “这么吊?” “是我孤陋寡闻了。” “据我所知,这个阿斌人家好像一个人都能够写出一个超级牛逼的cao作系统出来。” “类似苹果?瘟都死?安卓这样的cao作系统?真的假的啊这么夸张的嘛。” “只是传闻罢了,谁也没见过阿斌自己做出来的cao作系统,吹牛谁不会啊。” “这么说,雾城文理大学的参赛团队,是真的有点东西咯?” “咱们拭目以待吧,今晚有没有熬夜看比赛的?” “明天星期六,肯定把比赛看完啊,看完也才两点左右的样子,夜生活才正式开始好么。” “666,你们都这么能熬夜的么?” 此时的徐斌显然并不知道自己被国内看比赛的网友们各种讨论着。 他的精力都用在了比赛当中。 ACM赛委会很快便确定了34个高校参赛团队一切准备就绪。 然后开始给出第一道题目了。 也就是。 ACM竞赛的题目,将会以ABCDEFG的形式一道一道的给出,然后所有参赛团队开始进行答题。 而题目的难度,显然也是从A开始,将会越来越难! 当第一道题目给出来之后,34支高校参赛队伍的所有团队成员们,立刻就进入到了状态之中。 不愧是来自全球最顶尖的一批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们。 “陈俊,开始解析题目。” “好的!” 陈俊开始通过对进行解析,解析的方式也是他和徐主任之间最方便沟通的方式。 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高效得让徐斌来根据题目的解析来开始编写解题程序。 也就是说,徐斌他们可以一边解析题目,一边开始答题,这效率可不是一般团队能够比拟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