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三省六部制 (第1/2页)
未央宫御书房内,李应两眼直勾勾的盯着面前的三人,问道:“你们三个认为如何?但说无妨。” 贾诩闻言说道:“陛下所说的三省六部制,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整套高效率的行政体系,臣无异议。” 法正见此,说道:“陛下,这样的行政国体,若是被豪族垄断,尤其是六部之间相互勾结,那全国的行政就会陷入瘫痪。臣以为不可。除非能有一套配套的选官用人制度。” 张文却是默然不语,好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李应见此说道:“你等说的朕都明白,目前朝堂基本上是两套行政方式运作:一套是自秦朝以来就开始实行的三公九卿制度,历经四百多年的修修补补,早已经面目全非;另一套就是朕多年前在关中推行的太尉府六部制,眼下朕依旧代领太尉一职,六部的担子全压倒朕一个人肩上,而且太尉府内各官员职责不清,总是互相推诿,弄得朕的命令很难推行。全国上下大小事务全让朕一个人决策,长此以往哪有不出纰漏的。” 张文此时,才开口说道:“臣也同意陛下所说的三省六部制。” 李应闻言,看向法正说道:“孝直,你意下如何?” 法正说道:“臣依旧以为在不改变现有选官用人制度之前,不可盲目推行变法。” 李应摇了摇头说道:“好吧,朕向你们透个底,朕已经拟定了一套完备的选官用人制度,可是饭得一口一口吃吧,狼吞虎咽,一股脑的全推出去,你们觉得文武百官和天下豪族士绅能答应吗?好了,既然此事文和和文优都认为可行,加上朕就是三个人,三对一,朕宣布通过。” 法正还行说什么,李应却是摆手说道:“孝直,朕觉得让你掌管门下省太合适了,不过你的驳回权要等到正式上任之后使用吧。朕乏了,你们退下吧。” “诺。”三人闻言,只得退下了。 李应随后又命张绣叫来马良、李平、刘巴三人说话。 待到三人到齐之后,李应看着三人说道:“你等三人都是朝廷的肱骨之臣,也是朕的左膀右臂,朕想对你等委以重任,只是不知道你等对如今的朝局如何看待?坐坐坐,不必拘束,又不是在朝堂之上,但说无妨。” “谢陛下,臣等不敢。”三人见此,依旧站在原地,丝毫没有要坐的意思。 李应见此说道:“朕的命令也不听了。” “不敢,不敢,臣等遵旨。”三人急忙说道。 马良坐定,拱手对李应说道:“方才陛下问起我等对朝局的看法,臣却有话想说。” 李应闻言,自顾自的斟了一杯茶水说道:“哦,季常说说看。” 马良说道:“臣以为眼下朝堂内外政令混乱,各部官员职责不清,权力混淆,决策办事的成效很慢,往往一件小事都要拖上数月之久。” 李平、刘巴二人闻言看向李应,仔细观察着李应的细微表情。 李应余光将众人的表现看在眼里,却没有理会,而是继续问道:“还有其他的吗?” 刘巴见李应表情平静,于是起身说道:“陛下,臣这个人性子直,还望陛下不要见怪,眼下朝堂内外结党营私者甚多,朝堂风气不正。” 李应点了点头,而后说道:“坐,坐下说。” 说完还亲自为三人斟上了茶水,三人赶忙起身跪拜在地。 李应见此说道:“朕知道君臣之道,也懂礼数,不过朕说了,这不是在朝堂之上,是私下里交流,你等就当是朕与你等叙叙旧就好了。起身吧。” “这,诺。”三人赶忙起身。 李应随后看向李平说道:“正方好像从进来就一言未发,朕想听听正方的想法?” 李平闻言,拱手说道:“回陛下,臣看到的和二位大人一样,如果说不同之处,那就是臣看到的比二位大人说的还要严重的多。” 李应端起一杯茶水,仔细品了品,而后淡淡说道:“朕记得你等也是地方豪族出身,为何今日对朕敢直言相告,就不担心自己的家族受到牵连吗?” 刘巴向前说道:“回陛下,臣相信陛下是一位明君,身为臣子如果不向陛下实言相告,那就是欺君之罪,更妄为臣子。” 马良说道:“陛下信得过我等三人,私下召见,臣岂敢不直言。” 李平拱手说道:“陛下,我等与晋国命运绑在一起,国家兴盛才能家族兴旺。” “好,朕知道了,你等退下吧。”李应不置可否的说道。 “诺。”三人闻言退下了。 李应随后又命张绣召来陈宫、秦宓、费诗、董和四人来见。 待到四人来到,李应起身说道,朕想活动活动筋骨,诸位爱卿可愿陪朕走走。 “诺。”四人虽是一头雾水,但是还是当即答应。 李应一行六人走在未央宫的城头之上,李应在前,陈宫、秦宓、费诗、董和四人紧随其后,张绣则走在最后,与前面稍稍拉开点距离,但是并不多远。 正走着,李应忽然回身站在城楼之上,看向宫墙之外,矗立良久,四人不解,却也只能并排站在不远处。 李应回头看向四人说道:“诸位大人不必紧张,朕今日召你等前来,是有一件事事情想问问四位爱卿。” “不敢,陛下吩咐就是。”四人赶忙拱手说道。 李应看着四人说道:“你们说为官之道,什么最重要?” 陈宫闻言,向前说道:“回陛下,臣以为“信”最重要,人无信不立,做人如此,何况为官呢。” 李应闻言点了点头。费诗见此说道:“回陛下,臣以为“忠”最重要,为人臣子,不忠于陛下,那就不配做官,更不能存活于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