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更骨之术 (第2/3页)
对饮起来,酒酣耳热言语见多。 宋翊借着酒劲,将自己身世与心中憋闷一股脑地全倒了出来。高汉武听罢也是连连唉声叹气眼中蒙泪。 仰头喝干一碗酒,高汉武也自说家事道:“我出生在大宋边境横山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横山边境经常受到西夏兵的抢掠,我的父母就是被西夏兵所杀,当时我只有十六岁与你差不多年纪,只能投身大宋西军荣边。” 两人越说越近,最后竟然称兄道弟。宋翊趁机想问玉牌的事情,高汉武却是绝口不提,只是一味劝宋翊喝酒。高汉武饭量甚大,一桌酒rou让他吃了个盆干碟净,宋翊不胜酒力喝了两碗便醉的不省人事。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高汉武催促宋翊洗脸上路。结了店钱,高汉武又到马市选了两匹好马,两人两骑一路向南。 高汉武身上带着兵刃,为了避免麻烦便选了林中小道。行不多时,便见一众人马簇拥着一辆马车对面而来。骑马者二十余人皆是白衣骏马,马车也是朱漆车架锦缎帷幔雍容华丽。 这林中小路不过一丈宽窄,怎容得双方擦身而过。若是让那辆马车过去,宋翊、高汉武需要避让到树林之中。 高汉武心中纳闷,看这群人的样子非富即贵,怎会驾着马车走这样窄小的乡间小路。 那队车马离着高汉武二人只是百步,但那马车行得极慢,似乎是车上乘着什么危重病患,生怕土路颠簸将车内之人伤到。 高汉武只不过多看了两眼,对面便已生疑。马队中当先纵出二骑来到高汉武面前查探。 那二人一前一后站到高汉武对面,为首却是一名与宋翊年龄相仿的少年。这少年生得身材高挑,略显消瘦,皮肤白净,双目晶亮,两眉入鬓,窄口薄唇,身穿素白色紫衫,头戴白玉偃月冠,虽然腰佩宝剑却是一副儒雅文生模样。 少年并未下马,双手抱拳向着宋翊、高汉武二人说道:“家主年老不便下车,还请劳烦二位让个空挡。” 这少年说话和气,而且马车避让行人确实不便,高汉武本就打算相让。哪知少年身后又是急匆匆赶来一位,头戴玛瑙二寸小冠,身上穿一件素白色褙子,三十出头年纪生得皮白rou嫩样貌脱俗,乌黑美髯打理得精整发亮。 先前二人见后者前来纷纷低头让路,那人坐在马上神情倨傲,也不看旁人一眼,只是向着高汉武抱拳道:“我乃南荣世家李自远,请二位回避片刻,待我家车马过去再行赶路。” 这人说话也有礼数,但是语气却不客气,一副高高在上的命令口吻。显然是见高汉武二人衣着粗鄙,故意搬出“南荣世家”的大名头来压人。 宋翊却不知道什么南荣世家,倒是高汉武眉头一皱忽又散开,轻笑两声说道:“好说,好说。但我这马儿却只会走直路,我和它又说不上话,劳烦你和它讲一声。” 这是明着骂李自远是畜生,对方怎能听不出来?李自远手按剑柄便要发作。 这时马车正巧行至近前,只听车内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自远,莫要生事。”接着又像高汉武说道:“这位壮士,老朽身有沉疴行动不便,可否借路行个方便?”声音中透露着虚弱无力,显然已是风烛残年的样子。 高汉武也不说话,打马行到一边让过马车,车内老者甚是客气还不忘向高汉武出声道谢。只是那个李自远扭身狠狠瞪了高汉武一眼,才打马追了上去。 反倒是那青年十分恭谦,向着宋翊、高汉武微微抱拳以示感谢,却听身后李自远喊道:“李石奇,莫要耽搁!”声音中充满怒责之意。那李石奇不敢忤逆,叹了口气立刻打马赶了上去。 直到走远了,宋翊才问高汉武道:“这个南荣世家很有名气吗?” 高汉武搓了搓下巴点头说道:“确实大大地有名,他家祖上更是有名。” 宋翊对江湖之事大感兴趣,眼巴巴地望着高汉武,希望他多讲一些,却听高汉武继续说道:“他家乃是‘江南国主’李煜之后。” 以宋翊的才学怎能不知,当即抖机灵说道:“是那个坐拥江南富庶之地,后来兵败被擒李煜?” 高汉武点头道:“不错,那李煜本是南唐的国君,那时天下四分五裂,太祖皇帝举兵讨伐南唐,李煜兵败被擒后一直软禁在京城。 虽然是个亡国之君,但宋廷对他的后人一向礼敬。因此,南荣世家的财势和地位远非一般人可比。但是近年来却逐渐衰微不复往日容光,听说还有加入‘江湖行会’的趋势。” 说罢,就连高汉武自己也陷入了一阵沉思,喃喃自语道:“他家这是祖孙三代人都出来了呀,这是偷偷摸摸地干什么去了呢?” 说起一国之君李煜,那自然是大有名气,但是宋翊对李煜并不感兴趣。他对高汉武提到的另外一件事却兴趣大发,本着打破砂锅问道底的性格追问道:“江湖行会是个什么东西?” 高汉武回答道:“‘江湖行会’是目前江湖上最大的帮会,势力遍布天下十二路,明里暗里都有他们涉足之处,会首禽天鹏更是江湖中一等一的豪杰。” 宋翊听到此处瘾头大发,立即问道:“一等一的高手,那就是和我师祖张虚白不相上下了!” 高汉武瞬间哑然失笑,说道:“那倒不至于。” 宋翊又继续追问高汉武江湖上的高手,高汉武却闭口不谈。 宋翊连问几次,高汉武才不耐烦地答道:“你连把刀都没有谈什么江湖谈什么高手,什么时候你学会了武功有了自己的刀,自然身在江湖之中。江湖上处处刀光血影,让没有武艺傍身的人憧憬江湖只会害了性命。” 高汉武不愿意说,宋翊也不能强问,沉默了片刻又向高汉武打听此行的目的地。高汉武眼望远方出神地答道:“去西南边陲,十万大山的深处。” 宋翊听罢吃了一惊,从没想过要去这么偏远的地方,于是又问道:“更骨术必须要在大山多的地方练吗?” 高汉武回道:“更骨术需要大量珍惜药材,最好就地取材才能保证效果。” 宋翊又问:“你也是在那里练的吗?” 高汉武道:“练了两年,交了很多朋友,又在那里留了一些时日。珍州地区民族甚多,民风不同,你要小心说话办事。” 宋翊想了一想又问道:“珍州也有苗人吗” 高汉武道:“有,而且人口很多,大概占了两三成,但是不如仡佬族人多。” 宋翊从没听过“仡佬族”,便让高汉武细讲。 高汉武左右无事便细细解释到:“传说仡佬族是古时僚人的后羿,数百年前也有自己的国家叫做“夜郎”。仡佬人汉语讲的很好,用的是汉文,风俗习惯也与汉人相近。他们善于炼铁,采朱砂,提炼水银,而且他们布料造的也很好每年都要进贡朝廷。” 一路上高汉武还要教导宋翊骑马,二人行的极为缓慢。索性都是闲人,边走边玩,每晚误不了一顿吃喝。 那日林中,萧力、萧绝身上不少金银都被高汉武笑纳了,路费盘缠自然不是问题。高汉武从军多年,战场上都是要将死人搜个干净,难不成还要孝敬土地公?因此,高汉武大花死人钱财也是心安理得。 越往南行,越是山清水秀,石山林立树木丰茂。行了十几日,二人已至夔州路④珍州乐源县⑤。此地群山耸立、重峦叠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气候宜人,与中原风景大不相同,是已到了大宋边陲。 高汉武与宋翊来到乐源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