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逆行_第五章:再回京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再回京城 (第2/3页)

张虚白顿了一顿,又对何守圆补充道:“守真已然仙逝,平日就你来管束。”

    宋翊听倒张虚白肯收留自己,不住叩头称谢。张虚白也不再说话,转身飘然而去。

    何守圆把宋翊拉起来说道:“真人多年来未曾收徒,观中一百多小道都是我等师兄弟的弟子。而且太一宫颇受圣券,名声在外。达官显贵慕名而来者,多数都被真人拒之门外。此番看你福缘深厚才破例收你入宫,你今后一定要好好修习才是。”

    宋翊心知自己命苦,哪里会是福缘深厚,定是张虚白看了张守真的面子,才勉强让自己留在宫中做为记名弟子。现在这个世道,有口安稳饭吃都不容易,能在此地栖身便也没有别的奢求了。

    何守圆吩咐一名弟子带着宋翊分配道舍、衣物。小道士名叫赵道宇十六岁,十四岁进得龙德太一宫,每日跟着何守圆修习功课。

    赵道宇向宋翊简单介绍了一下太一宫的环境,又说了一些规矩,包括平辈之间如何行礼,对长辈如何行礼,以及上香的手势,吃饭的规矩等等。宋翊记性甚好,只是听得一遍便已牢记在心。

    “龙德太一宫”占地广阔,是当今圣上祭拜十神太一的场所。因此,修造之时颇花心思。

    开封城内共有太一宫四座,唯有“龙德太一宫”为今上亲自督建并御笔提名。仅北宫内就有靜室、道舍百十间,老律堂,藏书阁一应俱全。

    赵道宇带宋翊见过了平辈师兄弟,给他安排在了一间道舍之中。道舍中有十个师兄弟一起居住,另配静室一间。

    道家讲究清修,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多数师兄弟都会在深夜打坐,以求静思参悟天道。

    宋翊连日奔波,身体疲惫,加之对道法一窍不通,用过晚饭便独自蒙头大睡。

    半睡半醒之间,宋翊听到有人在耳边轻声呼唤自己,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却见师兄弟们都在打坐,并无人说话。

    宋翊刚要躺下继续睡觉,却听呼唤之声又在耳边响起,这次听得真切,竟是张虚白的声音。

    宋翊猛地坐起身来,四下打量却不见人。几名师兄弟也如未闻,仍在各自潜心修行。

    宋翊心道:“张虚白道术通神,竟是用道术传音于我。”于是听从声音指点,独自来到张虚白房门之前。

    张虚白的靜室独处一隅,环境清幽,与其它建筑隔得甚远。但见房门大开,只有张虚白独自一人在当中打坐。

    宋翊规规矩矩地向张虚白便行了礼,张虚白却仍旧微闭双眼不言不语。宋翊不敢打扰张虚白清修,只得盘膝坐在他下手,未敢言语。

    张虚白随未睁眼,但也知来的只是宋翊一人,待他做得稳当了才问道:“你与守真如何相识,一起多少时日,都习得些什么武功?”

    宋翊哪敢有所隐瞒,恭敬地将自己所学武功讲了:“我与师父相处一载有余,只习得一式剑法和一些基础功夫,却未曾练气。”

    张虚白又问起张守真是否留下什么遗物?宋翊想起当日张守真留下一个行囊,里面只是一些衣物银钱,唯有一个玉牌有些特别,自己一直随身携带着,便拿出来给张虚白过目。

    白色玉牌之上略带黄斑,色泽古朴,入手温润滑腻,虽是一块古玉但材质却是一般。

    玉牌四周好似砖石花纹,一面只有一个大大的“翠”字浮雕,一面却是雕刻着“罚,叁”二字,手工古朴圆润。

    张虚白凝视良久,随后轻叹一声,便将玉牌还给了宋翊,接着又询问宋翊生辰八字。

    宋翊心中不免有些纳闷,难不成这里的入门规矩还要批八字。虽然心中有所疑问,却也不敢有丝毫隐瞒。

    得了宋翊的生辰八字,张虚白又闭上眼睛好一阵掐算。

    宋翊不敢多言,只能静静等着,时不时偷眼向着张虚白面上打量,心中想道:“这老道好生奇怪,凡事都要运指掐算。看他白眉长及面颊,难不成真是一百多岁的人?可这脸上怎么连个褶都没有…”

    宋翊正在瞎想,忽听张虚白重重“嗯”了一声,吓得他立刻低下头去,生怕被这神仙般的人物看穿了心思。

    接着,张虚白却又沉静了一阵。宋翊刚奓着胆子,抬起头来,忽听张虚白问道:“你即来到观中,心里有何打算?”

    宋翊答道:“师父带我如子,救我性命教我武功,却被jianian人所害,师祖剑术通神,我想学习剑术为道长报仇。”

    张虚白却回道:“道观既是观道,身在道观之中就是要观天地之道以求天人合一,重在修心境,道术武功都是次之。

    你天资聪颖,但是一心想着为师报仇,因此戾气太重,这些都与你的经历有关。你随然福缘深厚但心性不定,望你今后修心为主,戾气一日不除我便不会正式收你入宫。

    你先去吧,日后随着师伯先学习修心养性,收敛戾气。”说完便不再言语。

    宋翊心中好生失望,但也不敢多言,躬身而出关好房门,收拾心情回房睡觉。

    一路上,宋翊心中不住纳闷,为何白天时不能当面问话,偏偏深更半夜将自己招到这里单独询问?琢磨了一路也没想出个所以然,只能叹一声:“人老怪事多”。

    太一宫的生活十分简单,天刚微亮便要起床,完全按照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的作息。

    众多道士也不需要约束,听到三声棒子响,都是自行早早地起来,洗脸穿衣进行早休。

    一众道士都要按次序排坐在老律堂,进行早功课经的诵读。半个时辰下了功课就到便堂用早饭,用过早饭,便又开始一天的自习或修持。

    大殿之内由“监院”主祭诵经。“监院”主持道观内的一切事物,地位仅次于“观主”道长,自然是由何守圆担任。

    “监院”之下是客、寮、库、帐、经、典、堂、号八大执事。其中“客”即是客堂,主管称为“知客”,由张虚白的四弟子李守静担任。知客负责接待宾客并协助“监院”总理观内各项事务,地位仅次于“监院”。

    宋翊混在道众之中上了一堂功课,散课后一同到便堂去用早饭。

    便堂之中百余人一起用饭,因此规矩十分严格,禁止交谈和东张西望。便堂内,左右两长溜桌子面对面摆得齐齐整整,东、西墙上镶嵌着石匾,镌刻的是道家的基本清规。

    众人伙食都由“典造”监管,早晚喝稀饭,两人一碟咸菜;中午吃炊饼和炒菜,外加两人一碟咸菜,每日大致如此。

    太一宫弟子不多,因此监院和八大执事都与大家一同用饭,吃的饭食也都相同。

    若是在林灵素的凌霄宫,弟子五六百人,八大执事之下又另设“三都、五主、十八头”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