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始作俑者 (第4/4页)
,相互猜测着此人的身份。 那人买过地图便默默地站到了一边,好像他今晚只是为这件东西而来,只等着夜市散场付钱走人。当然,他也不用担心有人和他竞价,因为这东西只对他有用。 接下来的第三件货品却是一只五彩琉璃瓶。 众人都感到奇怪,这琉璃瓶的品相做工都在玻璃葫芦瓶之下,既然葫芦瓶已出,为何还要售卖这只琉璃瓶? 看到众人满是质疑的眼神,笑面虎赶忙宣布:“今天的第三件货品,便是这琉璃瓶中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起价两千两黄金。” 众人又是一片哗然,“释迦牟尼佛骨舍利”乃是佛家无上至宝,传说中的东西能有几人看过,所有人都等着一饱眼福。 可惜,在场的全是利欲熏心之辈,哪有人识得这种宝物,当然也不会有人出天价购买。 这第四件货品却是一个经卷,名为《黄帝九鼎丹法》既不是名人书法写成,也看不懂写的是些什么。有些客商出于好奇之心上前查看,看过后纷纷摇头而归。 笑面虎也不多做解释,只是开出了三千两的天价。 像金无数这样的常客,根本看也不看,只等着散场取钱换货。因为他们早就看过这《黄帝九鼎丹法》,一句话,狗屁都不是。 这卷《黄帝九鼎丹法》自打有这个夜市便一直卖这个天价,一直无人问津。也不知这笑先生是失心疯了,还是故意拿这个东西出来凑数。明知卖不出去,却场场还都要把这个东西请上来。 拍卖这件《黄帝九鼎丹法》的时候,笑先生却反而来了精神,坐直了身子注意着场下的众人,直到所有人都表示出毫无兴趣,才又意兴阑珊的倚了回去。仿佛这才是他全场最得意的东西,而在场的全是有眼无珠的蠢货。 正当笑先生自觉无趣,准备离场的时候。人群中一名用黑布蒙着半个面孔的老者却突然说道:“笑先生只卖货,不收货吗?” 说话这老者身高五尺六寸开外,腰身笔直,身形魁梧。头戴避风雪浩然巾,身穿素青色缎面长袍,腰系皂色丝绦,脚蹬云花黑漆牛皮短靴。双眼以下全用黑布罩住,只露出皱纹遍布的双眼,和两道雪白的眉毛。 笑面虎打量了老者两眼,看衣着打扮怎想也是个普通百姓。这远近百十来里来献宝的倒也有过一些,不过多数都是入不得眼的东西。 这老者听口音却不是这陕西、河东一带的人,远道而来,能拿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却也说不准。 笑面虎为人谨慎,从不怠慢任何客商,恭声说道:“老丈哪里话,买卖买卖,有卖自然有买。您老人家的东西如果说得过去,我们当然会出个合理的价钱。” 却听那老者轻笑两声说道:“我卖的便是这《黄帝九鼎丹法》!” 笑先生站定身形,冷冷盯着老者,一字一顿地说道:“你也卖《黄帝九鼎丹法》?” 那老者轻哼一声回道:“不错,只不过我卖的是你这书的下半部。” 此刻轮到笑先生因兴奋而瑟瑟发抖,他此时变得颇为认真,冷笑几声一伸手道:“是真是假拿来我看!” 那老者袍袖一挥,一页巴掌大的纸片犹如羽箭,直直射向笑先生。仅凭这摘叶伤人的手法,眼前的老者也可跻身当世武林一流高手的行列。 出手之时,却见这老者右手只有四根手指,却是偏偏少了那小指。 笑先生伸出二指,轻描淡写地接过纸片,一边低头观看,一边不住点头。却听老者说道:“这是下半部上摘抄的文字,你日思夜想的东西,一看便能识得真假。” 表面上笑先生似在印证经文,实则心中暗自搜罗江湖上的一流高手,却没有一人是四根手指,左想右想也难以将眼前这人对上号,于是沉声问道:“不知是个什么价钱?” 那老者哈哈笑道:“好东西自然价钱也高。”袍袖一挥又是一张纸片飞了过去。 笑先生接过纸片却是良久不语,最后叹了口气说道:“这个,我只能试试看。你什么时间要?” 那老者淡然回道:“你若强取这件东西难过登天,我与你约定四年,你且先去谋划准备。三年之后就在这一带附近,那人便会现身,而且是他的灾劫,你方可有机会得手。” 他二人在那里打哑谜一样说话,众人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只有一件可以明白,这部《黄帝九鼎丹法》对笑先生非常重要,笑先生始终在此处出售这本书,实是为了钓书。而蒙面老者所要的东西,就算以笑先生的武功与势力也很难得到。 这突如其来的蒙面老者到底何许人也,而他所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竟让笑先生也为难? 三年之后,久梁津一带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人物?而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大事? 所有人怀揣疑问离开了夜市,但他们很快就会将《黄帝九鼎丹法》引发的事情忘记。 因为,客商们最关心的是今日买到的货品出手后会换来多少的利润,还有就是今后又要到哪里去捞钱。因为,笑先生当众宣布,久梁津夜市就此停业。 注释: 1.宋朝的金银铺称银行,宋代“银行”的主营业务是销售生金银、金银器、金银首饰,其中生金银的实质就是货币。这些“银行”还提供货币兑换服务,因为按宋人交易习惯,金银一般并不直接用于支付,而是要先到金银铺兑换成铜钱。 2.《山西通志》卷十六记载,久良津榷场的具体位置在“九梁津北一百里,宋庆历间置榷埸,路通西夏”。 《嘉庆重修一统志》:“九梁津在河曲县东北三十里,宋辽间置榷场,路通辽夏,后废。” 3.宋朝,尤其北宋末期,京城房价高昂,豪宅院落皆在百万贯铜钱,一两黄金等同于十贯。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割据福建的军阀陈洪进归降宋朝,宋太宗为了奖励他,分别给他的几个儿子各买了一所房子,每所房子花费白银10000两,相当于铜钱10000贯。 4. 据传,天师张道陵曾得《黄帝九鼎丹法》,丹成服之,长生不老,得分形散影之妙,有诸般通神变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