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天阙_第1111章 御世千秋道天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11章 御世千秋道天心 (第2/3页)

惕是凌瑀掌握的生存哲学。所以,当他即将堕入雪中的时候,便已经察觉到了男子。

    凌瑀盘膝而坐,施展心法,同时将混沌神力自丹田游布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中。凌瑀之所以选择利用来恢复修为,是因为中正平和,不会如心法那么爆裂,从而影响到心性。而且,凌瑀知道自己并未受到重创,仅仅是受了点皮外伤而已,利用这种浑厚中正的心法疗伤再合适不过了。还有一点,凌瑀虽然并未在男子身上感受到恶意,但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为了谨慎起见,凌瑀不想将压箱底的底蕴展露在外人眼中。凌瑀知道男子一直在暗中观察自己,而他又何尝不是一直在警惕那名男子的动向呢?只不过,凌瑀对男子的举动心知肚明,而对方却蒙在鼓里。

    当凌瑀运转的时候,自其丹田中散发出一道道白色神芒,神芒将凌瑀的丹田笼罩,而后遍及到凌瑀的四肢百骸之中。随着中灵力的游走,凌瑀的体表也随之出现了一层淡淡的白色光晕。那层光晕仿佛一层淡淡的光茧,将凌瑀的每一颗毛孔都打开,向虚空中吞噬着灵力。昆仑虚乃为帝之下都,灵力自然非华夏其他几域所能比拟。而凌瑀之前在星海中虽然得到了海量的天地灵气,但都不及华夏的灵力浓郁。

    随着凌瑀的动作,阵阵风雷之声自凌瑀的丹田处传出。凌瑀双目微闭,他的脸色从小麦色变为了白色,又化为了金色,最后变成了淡紫色。当风雷声鼓动之间,凌瑀好像化身成了一朵劫云似的,他的一呼一吸都弥漫着天地道韵,令人心生膜拜之意。之前凌瑀第一次见苏落尘施展的时候,便领悟到了这本被世俗修者嗤之以鼻的功法所蕴含的神异之能。苏落尘曾经告诫过凌瑀,不要小瞧,华夏功法何止千万,任何功法既然能够被人创出,就说明必定有其独到之处。换句话说,存在即合理。如果真的只是一本寻常的功法,那为什么每一位踏足修行界的生灵所研习的第一本功法都是这本呢?

    随着的施展,凌瑀第一次明白了苏落尘那妙语箴言中的含义。当凌瑀沉下心来,施展这本再平常不过的功法时,他感觉自己好像置身于山巅,脚下是无边云海,云海之上是皓月当空,晚霞夕照。东方的白色月光与西方的落日余晖交相辉映,阴阳之力在云海上空交汇,无数大道符文映化在苍穹之巅。凌瑀漫步在云间,沐浴在无数符文下,耳边响彻着一道道仿佛来自亘古的梵音,它们在向凌瑀讲述着红尘大道。

    那些金色符文汇聚成一件霞衣,将凌瑀包裹,又从凌瑀的毛孔渗入他的体内。当凌瑀再次“睁开”双眼的时候,仿佛看到了在红尘人世游渡的芸芸众生。他们的喜乐和疾苦化为欢笑和埋怨,被天地大道捕捉,飞入苍穹。人世虽有疾苦,但也有喜乐,正是因为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交织着生老病死、爱恨离别、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所以每个人才能在浮华乱世中寻找到真我,寻找到活着的真正含义。那是独一无二的经历,是每一个人无法被取代的精彩人生。人生中会有残缺,会有遗憾,但同样也充满了无数我们无法预知的快乐的惊喜。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但同样也没有人会愁苦一世,而我们于苦乐中挣扎的过程,才是真正的人生。

    其实就连凌瑀自己也无比震惊,他原本只是想利用恢复一下修为,却没想到渡过混沌劫之后的他在施展的时候竟然悟道了。之前苏落尘曾经告诉过凌瑀,世间没有任何一本功法是被人随意开创的。既然能够被所有修者作为入门级的心法,肯定有其独到之处。而凌瑀也是在今天才发现,原来竟然有着如此雄浑的道力,看似平庸的功法却能够令人悟道,的确太过神异了。之前凌瑀将作为平复心性的功法,现在看来,是他暴殄天物。当年苏落尘在凌瑀面前第一次施展的时候,便是这种风雷大作的场景。虽然凌瑀不知道彼时的苏落尘是否悟道,但他的眼界绝对高于自己。

    一刻钟,两刻钟,三刻钟......凌瑀施展心法两个时辰后,终于缓缓地睁开了双眼。在这两个时辰内,一共在凌瑀体内运行了七个大周天,让他刚刚渡劫之后的道基更加稳固。这一次凌瑀渡劫时一共斩断了三条枷锁,而在虚无境,所要斩断的枷锁为奎、娄、胃、昴、毕、觜、参。凌瑀斩断的,正是奎、娄、胃三条枷锁。其实凌瑀早就知道,在修者踏入困龙境之后,那三个小境界:破妄境、问心境、虚无境,甚至是最后的至尊境所要斩断的二十八条枷锁都与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对应。古人言,昼夜更替为一日,月相盈亏为一月,而日月行星出入之道,便是黄道。而二十八星宿,便随着四季交替轮流坐镇星空。

    二十八星宿,是黄道附近二十八组星象的总称。华夏的上古先民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古人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组星象作为坐标,以此作为观测天象的参照物。因为它们环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所以称作“宿”。二十八宿分为东、南、西、北四方,每一方都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二十八星宿在华夏人族繁衍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华夏先民利用二十八星宿修历法,预知四时节气,懂得顺应天时。人们认为,四季交替,万物生长,甚至人事变动,祸福吉凶,都是由上天决定的。所以,占星术也由此诞生。华夏先民仰观天穹,发现漫天星辰斗转星移,唯有北极星岿然不动。所以,北极星便是华夏先民心中的帝星。在中曾有记载:北极星在紫微宫中,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而在人们确定了北极星,也就是紫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