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父母争吵 (第1/1页)
秋母点了点头,又同杨婆子说了一会儿话,就见对方要离开,客气的把人送到门口时,她才转身回来把秋生叫到院子里道:“你明日和我去一趟镇上,咱们去置办一些端午节用的东西吧!” 秋生老实巴交的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上,秋父秋母和秋生一大早就去镇上了,秋阳被派去割了猪草,家里,只留下秋盈盈李氏两人在家。 剁了猪草把鸡猪都喂了一遍,秋盈盈才回房间,把昨日买回来的雪锻拿出来,然后裁剪成方状,才拿出纸笔开始画刺绣的底图。 李氏撑着下巴在旁看着,布满褶皱的眼角全是温柔,看着秋盈盈慢慢的在纸上勾勒出一幅喜鹊登梅图,忍不住赞道:“盈盈画的真棒,若是你桃子meimei也有你这么大的本事,也不会被那个泼妇,死死压住了。” 秋盈盈放下笔,抬眸看着眼前年过半百的老人,温柔道:“外婆,你且放心吧。桃子meimei一定不会有事的,等改天我和娘去把她接过来,跟咱们一起住,我就教她刺绣,到时你怕她还学不来吗?” 说起那个未见过面的表妹,秋盈盈也不了解,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每每想起刘氏那种不要脸的嘴脸,觉得这少女也是可怜,如果可以,让她脱离刘氏的控制,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不过,把桃子接过来住,得寻个适合的契机,不然,以刘氏那不要脸的恶心嘴脸,说不定还真会把桃子嫁给秋阳做媳妇,或者卖到王地主家去。 近亲结婚,那可不成,桃子和秋阳的关系,真的算是很亲了好不好,也亏得那个刘氏说得出口,虽然,亲上加亲在这个时代是很正常的,可那些东西,只是针对这个朝代的人,这其中并不包括她这个外来者。 李氏听罢她的一番话,昏黄的眼睛里忍不住溢出一抹感动的泪水,“你有这份心帮着你桃子meimei,我老婆子,就算是死了也能闭眼了!” 秋盈盈没想到,就一番简单的话便把老人的泪水勾出来,心里忍不住恶寒了一下,才干巴巴的安慰着李氏,好不容易等对方眼眸里的泪水蒸发掉,她才暗中松了口气,看来,以后说话时,她得斟酌好了再说呢,若是再把老人家的泪水勾出来,她的罪过就大了。 一时,秋盈盈觉得头大无比,这老人啊,真是多愁善感呢!还是少惹为妙。 因着明日就是端午节,待秋母他们回来后,秋生和秋阳就被派出去割艾草,秋母把从镇上买回来的五斤糯米放在厨房里的米缸中,心里全是心疼,时不时的丢给秋父分外埋怨的眼神。 秋盈盈不解的问道:“娘,你这是怎么了?” 秋母没好气答道:“我就说这糯米不用买了,可你爹偏不听我的话。花了五百文铜钱,才买回来五斤糯米,你说说,这大手大脚花钱的样子,就咱们家那点家底,够败吗?” 秋母一边说着,一边气愤的拍着手,斜睨了一眼秋父,眼底全是不赞同,脸也被气得红彤彤的。 不过,秋父却不在意的道:“好不容易过个端午节,咱们就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而已,不就是五百文吗,你至于那么计较干嘛?再说了,今年岳母也在这过端午节,作为子女,咱们也该孝敬孝敬老人家不是!” 听着这话,秋母也无从反驳了,不过,心里还是有些不快,rou痛的把五斤糯米放在缸子里,就气呼呼的走出厨房了,只留下秋盈盈和秋父,你看我我看你的。 “哎,这火爆的性子!”秋父望着妻子离去的背影,把手上的粽子叶递给秋盈盈,才转身走出去。 秋母rou痛的模样,秋盈盈多多少少还是了解一点的,谁让这里的糯米太贵了呢,一斤卖一百文,五斤就去了五百文,都快抵得上一个普通人家两个月的收入了,怪不得秋母会如此rou痛。 秋生秋阳的动作很快,约莫一刻钟的时间就从山上割回来一大把艾草,放在院子中。 但是,秋生秋阳的脸色看起来不太好,仿佛是在路上遇到了什么可恶的事情一般。 秋母疑惑的看了两人几眼,才道:“路上发生什么事情了,竟让你兄弟二人同时都板了脸?” 秋生嗫嚅着嘴唇,并不说话,秋阳在旁愤愤然道:“还不是在路上遇到了巧儿那丫头和她娘了么?” 闻言,秋母忙问:“巧儿那丫头怎么了,你们没有事吧?” 秋阳摇了摇头道:“我没事,不过,大哥却有事了,那丫头居然当着村子里那么多人的面,大言不惭的说要嫁给大哥做媳妇,还要为大哥生娃,而她娘也在一旁跟着闹,话都没说上几句,就逮着大哥说,让她为巧儿负责呢?” “负什么责任,你大哥欠了她们什么吗?简直是太不要脸了。” 李氏在一旁气愤的骂了一句,苍老的身子也随着激动的情绪变得颤抖。 秋母安抚着她一会儿,才对着秋生秋阳道:“那个老婆子就喜欢到处学狗吠吠而已,谅她也不敢上门来,不必理会他们,先去吃饭吧。” 秋生秋阳点头应着,也不想继续想着那茬恶心的话。 秋盈盈没想到,自己这么一个老实忠厚的大哥居然如此招桃花,不过,为啥就没有一朵好的呢?一朵是只知道算计的毒花朵,一朵又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子! 倒不是她看不起残疾人,只不过嘛,原先有了王婆子那一茬事,让她对那个巧儿,实在是起不来好感。 午时过后,秋父把艾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下来煮了清洁屋子,另一部分则是挂在院门上。 听闻,在端午节之所以把艾草挂在门上,是因为艾草有驱魔壁邪,保护门堂平安的作用,这个习俗,与秋盈盈前世所在的二十一世纪,倒也相差不多,不过,这区别就是,大魏朝百姓挂艾草,是在端午节的前一日,而二十一世纪则是,在端午节那天才会挂上。 除此之外,大魏朝的端午节也没有赛龙舟之类的娱乐活动,至于吃不吃粽子,则看个人的家庭底子来决定,毕竟这个时代的糯米太金贵,不是普通百姓们能负担得起的。 要是馋了的话,就从街上买回一些上等的大米充当糯米,然后在里面加上馅料包上粽叶,然后煮了来代替糯米粽子。 不过,相比起粽子,秋盈盈则更喜欢茴香糯米饭,不需要用粽叶包起来,只要把茴香洗干净混着泡好的糯米直接蒸即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