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4 邓家来人  (第1/1页)
    张眉寿看着锦盒里曾十分熟悉的东西,脑中一时炸开一道响雷。    “这是太子殿下自己画图纸让工匠制出来的。”王守仁献宝似地问:“你知道这小东西是作什么用的吗?”    沉浸在震惊中的张眉寿岂会回答他的问题。    “就知道你猜不到。”王守仁将东西取出来,递给她:“这是用来洁齿的,你瞧这上头一排排镶着的是猪鬃,硬度适中,我昨晚上试过了,确实好用极了——”    张眉寿岂会不知道这是什么。    她有些怔怔地接过。    小巧精致的木柄,在刷头上钻了数十小孔,每个小孔里都镶了短硬的猪鬃进去……    可这分明是上一世她总犯牙疼时,他让人送来的东西——然而那时他已经登基了,而如今他才多大?    她很清楚,这东西根本不应当出现在这个时候。    “故人云,龋齿源而不漱。可太子殿下说,单是漱口远远不足以清除污垢,柳枝条儿等物也不够细致,所以他便想到了用猪鬃镶在木柄上。”王守仁感叹道:“同样都是绝顶聪明之人,这法子我怎么没想到呢?”    张眉寿心中正五味杂陈着,也无暇回应他无孔不入的自夸。    又听王守仁道:“太子殿下给了我许多把呢,数这一把最精细,你留着用。”    “……”张眉寿没有说话,只点点头。    祝又樘那厮必然也带着记忆重活了——    她甚至已经可以确认了。    ……    临近傍晚时分,松鹤堂里的张老太爷幽幽转醒过来。    各房的人都去看望,郎中也很快被请进了门。    “已无大碍,只需用心调养,便不会留下后疾。”    听罢郎中的诊断,众人都松了口气。    毕竟已经疯成这样了,若再留个后疾,松鹤堂里的日子当真就没法儿过了。    郎中走后,张老太爷就要下床。    “你又要干什么去?”张老太太没好气儿的质问道。    “斩妖除魔!”    张老太爷一边将那破破烂烂的道袍披在身上,一边抓了拂尘就要出去。    张老太太气得一阵眼前发黑。    他斩妖除魔?她真想把他给斩了除了才是!    “父亲,您头上有伤,暂时不能出去走动。”张峦上前耐心地劝阻。    “区区伤病算得上什么?妖魔鬼怪肆虐人间,生灵涂炭呐,我焉能一味自顾?”张老太爷语气激昂,一把抓住张峦的手腕:“你且一同下山,好助本道一臂之力!”    张峦:“……”    “将他捆起来!”张老太太手指发抖地指着张老太爷。    已有仆人拿了绳子进来。    张老太爷冷笑一声:“雕虫小技,也想拦住本道?”    下一刻,他就被死死地捆在了床上。    “竟是捆仙绳!你们从何处得来的!”他面露惊惶地挣扎着。    张老太太:“那是拿来栓狗的,用在你身上再好不过!”    张老太爷刚想再说什么,余光一瞥,却是定在了被宋氏抱在怀中的张眉寿身上。    “哎呀,仙人来了,仙人助我!”他朝着张眉寿呼喊道。    宋氏恐张眉寿被吓到,连忙抱着她躲远了些。    张老太太抓起一旁破了洞的臭袜子,亲自塞进了张老太爷的嘴里,方觉得解气不少。    各房的人纷纷脸色复杂地离去。    回去的路上,张峦和宋氏一行人遇到了等候在垂花门外的柳一清。    夕阳余晖下,文质彬彬的中年人对着他们施礼。    “柳兄。”张峦笑着还了一礼。    这几日他跟柳一清倒混熟了,二人颇有几分志趣相投、相见恨晚之感。    “方才听闻老太爷已经转醒,未敢贸然前去打搅,不知老人家伤势恢复得如何?”柳一清说出自己等在此处的原因。    张峦便将郎中的话复述了一遍,末了又道:“柳兄大可放心了。”    柳一清松了口气,便提出了请辞之言。    “今日时辰已晚,柳兄明日再走不迟。”张峦笑着说道:“上回柳兄不是说打算在京城租赁住处吗?这两日我让人打听了,已经有了头绪,明日柳兄正好可以过去看看。”    柳一清听罢,不胜感激。    “柳兄才高八斗,来年必能高中。在这京城之中,咱们日后可是要常来常往的,又何必言谢?”    柳一清听罢也豁达地笑了。    “那便借张贤弟吉言。”    张眉寿在一旁乐见其成。    她原本只想着帮柳先生避过一劫而已,却不成想父亲倒与柳先生结了个善缘。    ……    这几日,看得出宋氏的心情极好,气色好了许多,双眸里也渐渐有了神采。    妻子的心情好,张峦自然也每日神采奕奕,走起路来跟带风似得。    张眉寿记忆中,甚少见过父亲这般模样。    她自然也很高兴。    虽然仍有许多隐患和麻烦在等着她,祝又樘这个未知之数也常常出现在她的脑海里,但这些并不会影响到她眼前的好心情。    人的一生,麻烦是解决不完的,可它们终究只占据着生活中很小的一个角落而已,它们自小成一团,人又何必自寻烦恼地将其一再放大呢?    只要所有的一切都在向着好的一面发展,那便是值得开心的。    张眉寿已经可以松开阿荔的手,慢慢地走上两步,虽然动作笨拙如孩童学步,但她仍旧信心满满。    海棠居里,宋氏难得地拿起针线,做起了女红。    张眉寿坐在她身旁的软榻里,手里握着一把绑着红绳儿的剪刀,全神贯注地在练习剪纸。    女孩子神情认真,每一下都剪得十分谨慎,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小小的垂髻上,将原本乌黑的头发映出了淡淡的金色绒光。    赵姑姑在一旁看着母女二人,眼眶竟忍不住有些酸涩。    此时,外面忽然有脚步声传来。    “奴婢奉老太太的吩咐,来见二太太。”清脆的声音传进来。    赵姑姑便打了帘子出去。    来人是松鹤堂里大丫鬟,青桔。    得了宋氏的准儿,赵姑姑才将人请进了里间。    宋氏暂时放下了手里的绣绷,问道:“老太太有什么吩咐?”    青桔道:“吩咐二字奴婢不敢说,老太太是让奴婢来给二太太打商量的——邓家那边儿来了人,说是邓太太中风久久不愈,请了无数郎中大夫,如今反倒越发严重。”    “哦,是么。”宋氏淡淡地回应。    那这是好事啊。    邓家的人来干什么?总不会是特地报喜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