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709 另外一张《杭城日报》 (第2/2页)
亭,远远地看到报刊亭前围着很多人,手里都拿着当天的《杭城日报》,刘立杆松了口气,今天国内外没有重大的事情发生,新华社没发通稿,自己的广告,如期出现在了《杭城日报》的头版,一个整版。 很多人拿着这张报纸,不仅是感觉今天的《杭城日报》怎么怪怪的,头版居然是一整幅的广告。 他们对这广告本身也感到很好奇,居然还有卖房子的,还卖什么楼花,当时的杭城人,只有老报迷才会在上海的《新民晚报》上,偶尔看到过豆腐干大小的房地产广告,那时候卖房子的,抠抠搜搜,还不如卖冰箱彩电的大气,人家一登还登四分之一版。 今天杭城这卖房子的,还真是让人见识了。 刘立杆站在那里听他们议论了一阵,发觉他们显然对什么“闹中取静”、“贵族般的享受”、“诗意地居住”等等都不感兴趣,最感兴趣的还是张晨要求加进去的“煤卫独用”。 当时刘立杆还笑张晨,他说,还有人不知道这样的房子,里面肯定会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 张晨反驳,你知道杭城有多少人住的比我们在剧团还不如?有多少人连这样的楼房都没有进去过?有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才是他们的梦想,才是他们认为的“贵族般的享受”,蹲在卫生间里不被打扰,才是诗意地居住。 张晨这样说的时候,就想起了自己去过的两分的家,阿勇的家,还有其他厂里工人的家。 听着这些人报刊亭前面的议论纷纷,刘立杆现在不得不承认,对这个城市,张晨比自己认识得更透彻,自己或多或少抱持着浪漫和想象的成份,想到的才会是那些虚无缥缈的词。 还有人在讨论的是,他们广告上“离武林广场步行十分钟”这句话准不准确,有人说从马塍路过去,八分钟就够了,有人说起码要十二三分钟,让刘立杆感到欣慰的是,他们至少一致认为,马塍路很方便,就在市中心。 刘立杆到了办公室,范建国已经到了,见他进来就兴奋地说,已经有人打电话来问房子的事了,正说着,桌上的电话又响了,他拿起来,还是问房子的事的。 刘立杆在边上看着,这才感到心里稍稍踏实一点,至少,说明这杭城还不是死水一潭,还是有不少人,关心房子的事情。 刘立杆站起来,下了楼,穿过篮球场,到了对面的房子,上楼,走到三楼的楼梯口,正巧碰到贺红梅从设计中心出来,贺红梅看到刘立杆,就和他说,我帮你卖掉了一套房子。 “真的,是你认识的哪个大款?”刘立杆问。 “就做帽子的那对同学,他们反正也不会离开杭城,这几个月,也赚到一些钱,够买房了,我就劝他们买个房子安定下来,他们后天会来。”贺红梅说。 “好好,谢谢你!” 刘立杆说着,仿佛听到什么地方“叮”地响了一下,一个铜质的算盘珠子落了下来,现在不是小昭的三套了,而是四套,总算是可以走出“三”的魔咒。 刘立杆和贺红梅一起走进张晨的办公室,刘立杆看到,张晨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张《杭城日报》,刘立杆骂道,动作真快,我还给你带来一张。 张晨大笑:“我也给你带了一张。” 他说着就从抽屉里,拿出了另外一张《杭城日报》。 刘立杆一愣,然后笑了起来,他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想起了他们到海城的时候,两个人在同一天找到工作,那一天,他们不约而同地一人买了半只文昌鸡回家,哎呀,当时怎么没有仔细看看,这两个半只,合起来是不是同一只,刘立杆现在才想到。 “这个广告不错,反响很大的。”贺红梅说。 刘立杆奇道:“你怎么知道,不会你也去买了吧?” “没有。”贺红梅摇了摇头,“我来的路上,车上收音机里,几个电台都在说这事。” 刘立杆明白了,嘿,这不正是自己要的效果吗,看样子在这点上是达到了。 张晨桌上的电话响了,张晨接了起来,电话是范建国打来的,他问,张总,刘总在不在你那里? 张晨说在,要他接电话吗? 范建国说好。 张晨拿着话筒朝刘立杆比划了一下,刘立杆走过去,从张晨手里接过话筒,听了一会,脸色就变了,说好好,我马上过来。 放下电话,张晨问,怎么了? “我过去一下,刚刚小范告诉我,说是房管会的人来了。”刘立杆说。 张晨心里咯噔一下,这个时候有关部门找上门,应该不是什么好事,看样子是这广告招来的。 “我和你一起去。”张晨说。 “别别,我先去看看是什么事再说。”刘立杆说着,匆匆地就出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