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章 沉默的羔羊(其上) (第1/3页)
《G弦上的咏叹调》。 世界上最富理性的交响曲。 时左才是理智的殉道者。他坚信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就在于理性。 在心情浮躁的时候,这首曲子能帮助他平静下来。 在午休期间,校园的广播会播放这首曲子。 这是他难得喜欢雏光的理由。 他撬开了顶楼的门锁,在学校的天台席地而坐,身旁是未开封的盒饭。 这里是他的第二个秘密基地。 学校派发的学生卡于他而言,是出入每个学生禁入的地方的万能钥匙。这小伎俩本出自恶魔先生之手,但长久以来,他受用无穷。 不会再有人打扰他平静的午休时光——尤其是烦人的柳烟视。 他可以徜徉在理性的河流里,一个人独处到下午两点。 听着那平静的旋律,时左才渐渐感到几分倦意。 过了一阵,他却听到了脚步声。 睁开眼,心底默默一叹。 笑眼盈盈的柳烟视。 还有付颖儿。 …… …… …… “第一次意识到这单案件的蹊跷之处,是你发给我的法医鉴定文件。” 祝安生呷了口烟,瘫在沙发上。 夏良皱眉,问: “法医鉴定文件?” 他记起来祝安生确实有将那份文件打印出来研究过,还在上面做了不少笔记。 “付思哲的尸体鉴定特征是,体表呈现樱红色斑点,肾脏衰竭,初步判定……死亡时间在十二个小时以上。” 祝安生笑了笑: “这一切都符合冻伤的特征。法医并不能断定致死伤口是不是来自头部的重击,不排除他在受到重击前就已经停止呼吸的可能——因为他有可能是被冻死的。” “这有什么问题吗?” “你有了解过法医学吗?”祝安生转头看了眼夏良,夏良摇了摇头: “那和我的专业是完全不同的领域。” “有时候,想要探案,你就得像万金油,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懂一些。”祝安生吐出口烟来,淡淡道: “在法医鉴定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课题。判定死者死因时,有两种死法比较容易混淆……” 他微微眯缝着眼睛: “冻死,和一氧化碳中毒。” 夏良愣了愣。 祝安生继续说: “这两种死法呈现出来的尸体特征极为相似,正如我方才所说的,樱红色斑点,肾脏衰竭,既是冻死的人会有的特征,也是一氧化碳中毒的人会有的特征。” “你想说付思哲其实是一氧化碳中毒死的?那怎么可能?” 夏良瞪大了眼睛: “正常来说,吸煤气或者烧炭的死者,体内血液的一氧化碳浓度会高得吓人,法医没有理由检测不出来才对啊?” 祝安生翘起二郎腿,说: “除非死者已经死了很久,血液里的一氧化碳浓度下降到了正常水平。” 夏良摇了摇头,纳闷地说: “这也太荒谬了……付思哲明明是在冷库里发现的,不管怎么说,都是冻死比较靠谱吧?” 祝安生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呼了口气。 “这才是‘凶手’将作案地点选择在冷库的真正高明之处。不仅仅是为了假扮成死者,布置双重密室,最重要的,是让法医无法断定付思哲真正的死因,制造‘盲点’。” 夏良迷茫地问: “盲点……到底是什么?” 祝安生没有回答,而是反问: “夏良,你觉得我之前一直强调凶手是个绝对的天才,是因为什么?” 夏良没说话,摇摇头。 祝安生笑着说: “普通人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得复杂,可能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营造细节,让整个事件都变得扑朔迷离。但真正的天才并不需要这么做——他们只会从普通人根本想不到的角度入手,通过简单的手段,将整个事件一口气变得复杂化。” 夏良微微皱起眉头,未待他再问,祝安生说: “这桩案子最巧妙的地方,就在于凶手利用了时间诡计,把‘自杀’变成了‘他杀’。” 夏良坐直身子,猛然瞪大了眼睛: “付思哲是自杀的?” 祝安生点点头。 “周六早上,我借了你的警察证,去了一趟方晴家。” “你发现了什么?” “疑点有不少。” 祝安生略作思索,说了下去。 “当我意识到付思哲可能是自杀的时候,我就开始对他真正的死亡时间存疑。因为尸体的死亡时间受到了温度的影响无法判定,所以不排除他在周六上午就已经死亡的可能性。” “但是,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如果付思哲是在周六上午死亡的,距离晚上十点半,将其带进冷库,还有整整十二个小时的时间,这段时间已经足够让尸体僵硬,产生变化了,而法医并没有鉴定出来这一点。” “这也就意味着……死者很有可能是在被关进冷库之前,就一直处于低温的环境当中。” 夏良嘟囔道: “话是这么说,黄沙附近也就那么几个冷库,总不能把他关在冰箱里吧?” 祝安生斜乜了他一眼: “不需要冰箱。只要大量的冰袋就足够了……我调查过海鲜市场,周六下午有人找老板借了推车,买了二十袋冰块。根据外貌的描述,都符合时左才的年龄和特征。” “我进了方晴家以后,借故去了一趟厕所,发现她家是有浴缸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