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声人间值得_第一章草长莺飞的年纪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草长莺飞的年纪里 (第2/2页)

学楼旁古木林立,却没有丝毫阴森的气息,四周还保留了不少几十年前的青石板,这是一种岁月的积淀

    炎炎夏日,除了冰阔乐的口感让人留恋之外,少女轻快的裙摆同样值得期待。

    养眼的少女在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学这个荷尔蒙迸发的地方尤有甚之。

    顾宝宝长裙下笔直纤细的小腿满足所有男生对初恋的想象,李宛如短裙下修长浑圆的双腿呈小麦色,脑后扎着马尾辫。

    踩踏在青石板上,蹦跳之间像极了小白兔。

    走到教室时,前排已经座无虚席了,唯独后面剩了少许座位,刘教授在课堂上虽说要求多了些,可讲课确实十分风趣幽默,对历史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所以其他系翘课来听讲的也不在少数,走廊上还有不断赶来的学生。

    教室正前方的讲台上,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身穿布衣带着老花眼镜,正翘着二郎腿晃动着脚底的千层底布鞋,悠闲地翻看着手里的《诗经》。

    《诗经》又被称为古代诗歌的先河开端,《诗经》整理成册的时候,徐长生大抵还没有出生,对于他来说才算得上是先人之作,称得上是历史,所以读起来饶有兴趣,但他最为喜欢的还是其中《风》的部分。

    据传周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深入民间搜集诗歌民谣以瞭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另一种说法是诸侯国的乐师精心编制然后由诸侯献给天子,最终汇集成册存入乐宫。

    想必周天子的乐宫中,诗词曲铺无数,把竹筒散开能铺满整个宫殿吧。

    走廊上来往的学生看见正在翻书的刘教授都是轻手轻脚的往后排走去,十来分钟后,就连座椅间的空处也都站满了人。

    头顶的老旧风叶扇呼哧呼哧的转着,窗外阳光照在树上落进教室剩下斑驳的阴影,所有的学生都保持安静,静静地等着上课铃声的想起,书里时光易老,微风不燥的感觉扑面而来。

    这栋老教学楼的设施在十几位老教授的一致要求几近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人老了难免会怀旧。

    旧事物承载了他们的青葱岁月自然不会轻易放下,校方也不得不给老教授们一个面子,毕竟都是教书育人一辈子桃李满天下的老教授,有时候面子真的很大。

    抬眼看着教室已经坐满了人,刘教授放下书,喝了一口清茶,随后拿起粉笔开始在黑板上奋笔疾书。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刘教授写的粉笔字带着草书的飘逸,挥笔而就黑板上洋洋洒洒数十字,抖落的笔灰可以看得出刘教授用力之大。

    “真好,还能看到这首诗歌。”

    徐长生恍惚中又想起了记忆中的一个人。

    初次相逢是在邯郸的长街,

    他那时候还是个略显赢弱的少年郎,衣着华贵,性子却有些唯唯诺诺,不过想想也是母亲毕竟只是赠人的商人姬妾。

    据他说那是他第一次离家出走,看着繁华的邯郸街头摸了摸腰间挂着的少于刀币,脸上带着些许茫然。

    少年就在繁华忙碌的街头遇见了徐长生,便默默地跟在徐长生身后,理所当然的就像冰化了会变成水。

    月明星稀,虫声潺潺,

    在破观里,烤鸡的表面滋滋的冒着油光,吃着偷来的鸡屁股,少年罕见的露出满足的神色。

    “好吃,哩!”

    少年咧嘴傻乎乎地笑道,浑然不顾因为偷鸡被人追赶,跌倒后被挂得破烂的衣衫。

    徐长生拍了拍他的头,啃完手里的鸡腿,顺手在少年的衣服上擦净,少年同样咧嘴一笑并不在意,

    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不由得对这个萍水相逢的少年郎有了好感。

    那夜吃饱喝足后,少年作为报酬教会了徐长生一首家乡的歌谣,少年的声音有些稚嫩,曲调也很生疏,毕竟这是赵国的都城邯郸,这首歌出自他之口显然是有些不合时宜的。

    吃饱后的徐长生躺着哼哼唧唧的,对歌词民谣的兴趣自然不大,却执拗不过少年,跟着他一遍又一遍的哼唱……

    少年对着明月嘴角还挂着油渍,背却挺得笔直,双目灿若星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