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81、相看 (第2/2页)
,早在人离开他们家之时,他们的任务就结束了,人家想堕落跟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不过这门亲事倒是不错。 温家已经没人了,温家的财产当初没充公,这些都在靖宁郡主名下。 娶了媳妇就等于娶了金山银山了。 比那个傻批探花郎选的太孙的meimei强多了,安平郡主娶家去,不论太孙能不能继位,冯探花的官都做到头了。 别人觉得媳妇大了没面子,袁明珠倒没觉得有什么,万贞儿比她那皇帝丈夫大十七岁呢,不一样椒房独宠,把先后两任皇后都架空了。 袁明珠让芸香把顾重阳送来的东西收好。 感觉跟养了个儿子似的,也开始得济了。 转眼到了端午节这日,袁明珠簪了虫草的簪子,戴了驱五毒的香囊,挂了七彩的丝线,坐着家里的马车前去看龙舟赛。 他们到了家里搭好的彩棚的那里,陈掌柜和李管事已经到了。 他们今日在各处设置了几个台子,台子上放了妍玉春的各类脂粉,免费让人上台投壶,投中越多就能拿到相应的奖品。 今年的龙舟赛比以前的热闹,搭了高高的台子,请了金谷里的几大名角上去献艺。 水上也搭了高架子,细看的话能看出是个巨大的秋千架。 随着众人的较好声,一位穿着彩衣扮成仙娥的姑娘上到秋千上,把秋千高高的荡起,彩衣飘飘,如梦如仙。 龙舟塞还未开始,场面先自热闹起来。 足可见这州升府对武安州的意义。 不,现在该称为武安府了。 袁家想来在此次龙舟赛的筹备中出了不少血,分得的地方位置靠中间,旁边就是武安府的几个大家族。 一边紧靠着刘家的彩棚,另一侧是父母大人的彩棚。 袁弘德安排好女眷就带着三个曾孙出去应酬了。 他们一走,刘家大太太就过来了。 刘家族人多,彩棚那么大也坐得满满当当,里头十分拥挤。 刘大太太不耐烦吵闹,也不喜她那个继儿媳,领着族里的几个老妯娌和两个孙子坐到袁家的彩棚里。 “吵的我头疼,还是您这边清净。”刘大太太跟陶氏客套着。 陶氏给她让座,又让吴mama把带来的西瓜拿出来切开待客。 “切一半先吃着,剩下那一半切好了给太爷那边送去。” 坐在他们家彩棚里就能听到旁边彩棚里的声音,“我们武安府是汉阳公主的食邑,公主如此受圣上宠爱,升府可不是一帆风顺嘛!” 坐在袁明珠旁边的刘小白兔凑到袁明珠耳边,“说这话的是姚家的大老爷,他昨天在酒宴上还不是这么说的呢!” 问袁明珠:“你知道他怎么说的吗?” 按照套路,袁明珠应该很有求知欲的说“不知道”,然后追着问“他怎么说的?” 袁明珠照着套路说了,“不知道。” 只是没等她问下半句,小白兔先问道:“想知道吗?” 又是:“想知道也不告诉你。” 还顺手把她头上的蝎子簪子抽了去,“戴这个干嘛,怪吓人的。” 拿了簪子就喊他哥哥:“哥哥,我们也去投壶。” 不待袁明珠把簪子夺下来,就噔噔噔跑了。 袁明珠怕吵起来难看,决定不跟他一般见识,当做什么也没发生,捏了一小条西瓜吃了。 到了傍晚龙舟赛结束,袁明珠也没看到曾祖母她们跟哪家相看,觉得是自己想岔了。 有心想问问,又觉得问了怕她娘认为她想嫁人。 万一她娘没这个意思被她一提醒有这个意思了,她还不倒霉了啊! 现在这样多自在。 看看她几个嫂子,就是嫁到他们这种宽厚的人家,也得跟带了紧箍咒似的。 天气暖起来,王掌柜要去南边看看早稻,来跟袁明珠辞行。 袁明珠让李管事把准备好的仪程端出来,说:“一路平安,路上注意安全。” 她还想生产肥皂,如今没有生产碱的能力,需要找到天然碱的货源,交代王家人到了一地注意帮她打听着一些。 王家人说记下了,一点尽力帮着打听,就告辞离开了。 送走王家的人,日子就一日日热起来。 直到有一日,天空阴云密布多日,整个天地跟个大蒸笼似的蒸了好几日,本来都渐渐好起来的杜氏又矫情起来。 这日午后,杜氏跟袁树在屋里,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就打了起来。 把袁树挠得一脸的抓痕。 袁树可怜巴巴的蹲在院子的回廊下,听着杜氏在屋里骂他。 闻讯过来的梁氏一边让人去请陶氏,一边又让人去请小姑子,自己则带着窦mama进屋去安慰婆婆。 袁明珠接到信,做了马车走到半路,天空中就刮起一阵风,直刮得飞沙走石一般。 接着豆大的雨滴就滴落下来。 拉车的袁末驹母子似乎被吓着了,在原地打着转嘶叫就是不往前走。 袁明珠看看转瞬就走空了人的街道,前头就是御马街,过了御马街就是桥泗巷。 御马街是全城有名的低洼地。 袁末驹母子从来不会这样,尤其袁末驹,大概是经常跟袁幼驹一起玩的缘故,很有灵性。 袁幼驹都能驱赶着它拉车。 袁明珠觉得反常,心里警铃大作,吩咐车夫:“九叔,调头回去,先不回家了,你试试调头它们走不走。” 九叔试了试,车调了头,往城门一路小跑起来。 九叔坐在车辕上,被淋得看不清视线,被气得嘟囔道:“这两匹犟种,要是回家都到家了,俺也不会淋这么很。” 风向的关系,往回走他正好淋雨,往家走有车轿厢帮他挡着雨。 袁明珠在车厢里坐着,车顶没来及围油毡,这回里头也在漏雨。 突然,路上出现还几个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