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一章 水远水思源 (第2/2页)
。” “从来如此,不一定对!这是当初李太宰,在朕提醒李太宰失蜡法,可以铸军器件的时候,李太宰亲口说的。” 赵桓寻思着这么刚下去,李纲就真的被自己刚没了。 陆宰欲哭无泪的看着快吵起来的李纲和皇帝,自己刚当中书舍人几天啊,就碰到太宰和皇帝吵架,这事记录还是不记录? 陆宰眼珠子一转,举手说道:“官家,臣内急。” “憋着。”赵桓依旧气呼呼的说着,现在的局面,陆宰还必须在。 中书舍人不在,就没有了见证,王彦归宋的时候,就是八张嘴也说不清楚。 陆宰点了点头,算是明白,今天的奏对,火药味儿再大,他也得待在这文德殿里。 李纲还在劝谏:“官家,这不符合祖宗之法啊!从未有此先例!若是这口子一开,日后大宋军纪败坏,军卒望风而投,岂不是贻害万世基业?若先秦之赵佗!官家!” 而赵桓飞速盘算了下,从秦到清,似乎没有一个朝代有万世基业。 一代人解决一代人的问题,自己还能管得了万世? 李纲继续劝道:“而且官家,若是王彦接受了金国的册封,兀惹人、那乃人甚至去扶余府的大宋军卒,只认王彦,不认大宋?岂不是平白给大宋多了一个敌人吗?” 赵桓终于思考了起来。 若真的如此,到时候就真的会变得难看起来。 赵佗的事,不用系统提醒,他也知道一些。 秦朝的时候,有个赵佗的将领,领命跟着任嚣一起率领五十万大军攻打百越。 秦末天下大乱,赵佗割据了岭南地区,建立了南越国。 汉高祖传契而定南越国,赵佗接受了册封,成为了藩属国。 吕后临朝称制后,南越国在赵佗的带领下,彻底自立,自称南越武帝,屡次率兵犯边,搅和的当时汉朝边境,鸡犬不宁。 而后,蕞尔小国终于惹怒了汉武帝,元鼎六年,汉武帝命人平了南越国。 即使去掉中间称臣的那段时间,南越国依旧自立了将近九十年的时间! 这给当时汉朝的南部边境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自此之后,但凡是远征军,中原王朝都会防着再出一个赵佗出来。 赵佗那降而复叛的cao作,未尝不是王彦未来的cao作! 这就是李纲劝谏的根本。 “皇城司在王彦身边有人,若是真心叛逃,杀掉就是。”赵桓想到了一个主意。 而李纲却摇了摇头,官家在大臣身边埋了人的这一现象,他从来没有反对过,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口。 他不反对皇城司搜集大臣的情报,甚至他自己身边也有人,他需要一个强权皇帝,来支持自己的均田和商改。 但是他反对这种将一切寄托于这种无形威慑,主要是不稳定。 他刚要开口劝谏,就听到赵桓自己说道:“若真得闹到那种地步,怕是王彦早就将身边人收买了。” 李纲看着喃喃自语的皇帝,打住了自己的话头,自己这位官家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不需要自己多言语,官家已经自己领悟。 赵桓看着李纲说道:“朕还是要给王彦诏书,命其假意归金,保存实力的同时,随时准备给金人致命一击。” “不是朕不怕出一个赵佗来!是朕有绝对的自信,若是灭了金国!他王彦真的不肯归宋!那朕就灭了王彦就是!” “扶余王而已!” 李纲俯首说道:“有官家这句话,臣就放心了。” 李纲要的不是赵桓收回成命,赵桓决定的事,除了种少保拉的住,其他人怎么敢去拉? 他要的是后面‘王彦不肯归宋,灭之’的这句保证。 官家太过仁善了些,他担心到时候王彦不肯归宋,官家看在王彦的战功上,含混过去。 这些话陆宰满头大汗的写在了札子上。 他到底做了什么孽啊,别人升官,都是发财。 自己升官,怎么总觉得跳到火坑里了一样?这记录在案的都是些什么话? 随便拿出去一句,在朝堂里,都是一阵腥风血雨,札子满天飞。 赵桓终于让李纲用印,这圣旨才算是成了,他想了想说道:“李太宰,朕给王彦一首诗。你看看合适不合适?” 【秦朝猛将下龙川,受命中原统岭南。百越招安群铸剑,万家归汉史开篇。】 【诗书导教民俗引,牛马引耕果稻牵。越秀山传山越秀,珠江水远水思源。】 李纲看了看笑着说道:“若是等王彦归宋了,这诗才应景。” “希望王彦不会让朕失望吧。”赵桓将手中圣旨递给了赵英,令其送到王彦手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