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武林是个游戏_第四十八章 玄谈(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玄谈(二) (第2/2页)

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首先开口的是余宁左侧的老者,姓邹,听说是来自山东的大儒,干咳一声,柔声说道:“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如同天地,无喜怒哀乐之情。故而老夫认为:圣人无情。”

    余宁眯起眼睛深思,直到现在他也有点看明白了,玄谈其实有点像做制艺,‘往辄破的’则有点像破题,破题只能用两句话,而自己寻找对方破绽,也必须一记命中,越干净利落越好。这位邹姓大儒坦白来说,说的并没有什么问题,这个世界道学昌盛,如果要加以辩驳的话,决不能从道祖老子的言论下手,最好是先等一等。”

    王弼沉声道:“王某以为不然,圣人体无,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就如同人的七情六欲。圣德法天,天乃自然,圣人与寒暑同其变化、与四时同其推移,故而未尝有心于喜怒。然而自然四时推移寒暑变化,有化育之喜、雷霆之怒、肃杀之哀、和煦之乐,圣德法天,又岂能无喜怒哀乐?”

    这两人都是玄谈好手,一口气噼里啪啦的说了十几句,但最终却是邹姓大儒以一句“天道自然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始终如一,何尝有喜怒哀乐?圣人用舍行藏,顺乎自然;赏罚生杀,付之天理。与天地合德,与治道同体,一举一动都与天道自然相呼应,也何尝有喜怒哀乐?”引发了金声玉振,让王弼哑口无言。

    邹姓大儒驳倒了王弼,见无人能再接他的话,裴矩眼观鼻鼻观心,其余几个大儒也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那个邵姓书生还沉浸在金声玉振中不可自拔,目光停留在余宁身上,笑着问道:“余小友才思敏捷,不知道有何真知灼见?”

    余宁皱了皱眉头,这就有点难搞了啊。单从经义方面,肯定不是这些大儒的对手,自己唯一有机会胜过他们的,或许只有诡辩了。

    希望诡辩之道的里程碑能够给力点吧。

    唯一思索,心中便有了主意,问道:“邹先生认为,圣人无情?”

    邹姓大儒笑道:“无。”

    余宁不等他思索,立刻问道:“圣人无情,柱子也无情,那邹先生是否认为,圣人如柱?”

    余宁在这段问话中借鉴了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观点,无论邹姓大儒怎么回答,都会中他的语言陷阱。

    邹姓大儒心中一震,鬼使神差的答道:“邹某认为,圣人如筹,圣人虽然无情,但运筹之人有情。”

    余宁含笑道:“那么问题来了,圣人如筹,那谁是运筹之人呢?”

    “这……”邹姓大儒顿时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脑海中传来了游戏的提示音:“【纵横之才】:与五名大儒级别以上的对手进行舌辩并获胜。目前进度:1/5。”

    一旁的扬姓大儒微笑着鼓起掌:“精彩,精彩,余小兄果然辩才无碍,可是你还没有正面回应邹兄刚才的说法,天道自然有常,圣人与天地合德,何解?”

    余宁冲他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侃侃而谈:“方才邹先生说,天道自然有常,圣人与天地合德,与治道同体,一举一动都与天道自然相呼应,便无喜怒哀乐,实则大谬。圣人虽然与天地合德、与治道同体,一举一动都与天道自然相呼应,但终究圣人是圣人,又不是天道自然。圣人上体天理、下悟治道,必须顺应事物而动;顺应事物而动,就不可能无情。假如圣人无情、无喜怒哀乐,又何以顺应事物、格物致知、感悟天理呢?”

    一番话说的振聋发聩,脑海中又一次传来了游戏的提示音:“【纵横之才】:与五名大儒级别以上的对手进行舌辩并获胜。目前进度:2/5。”

    “【纵横之才】:与五名大儒级别以上的对手进行舌辩并获胜。目前进度:3/5。”

    看来刚才这段言论不仅辩倒了扬姓大儒,连带着还有一位大儒也随之哑口无言。

    裴矩这时候也开了金口,拱手说道:“裴某还有一问,既然余小兄认为圣人有情,那庄子觉得:圣人无喜怒哀乐之情,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又从何而解?”

    余宁冲裴矩拱了拱手,说道:“庄子说的圣人无情,实际上是忘情于自然,与世无用方能久,此庄子与物化也。然颜渊死,孔子怮之,此身尚在,何忘于怀,以情从理,可忘情乎?孔子尚且如此,故而我认为圣人有情。”

    裴矩点了点头,笑着坐下来。

    “【纵横之才】:与五名大儒级别以上的对手进行舌辩并获胜。目前进度:4/5。”

    与此同时,竖立在一边的玉磬再一次无风自动,发出了鸣叫。

    一次玄谈竟然出现了两次金声玉振的异象,无论结果如何,这次玄谈都将会成为一段佳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