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衣香_一二三、陈妃下场,局中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二三、陈妃下场,局中局 (第5/6页)

 下次我也要吊你胃口一回,让你试试被人吊胃口的滋味!陆心颜捏着小拳头。

    ——

    寅时过半,整个京城,除了部分花街柳巷仍灯火通明外,全都静谧无声。

    这时,凄厉的号角声划破夜空,惊得所有人从睡梦中惊醒。

    “八百里加急!西南战报!”

    城门紧急打开的声音,宫门紧急打开的声音,紧接着,整个皇宫都点上了宫灯。

    隆德帝看到手中的战报,额头紧紧皱成川字,唇抿成一条缝,全身降到冰点,“即刻早朝!”

    昨晚大部分官员留宿宫中,两刻钟后,所有人都站在了朝堂上。

    礼仪太监正要高喝,隆德帝伸手制止,直接开门见山,“西南战报,大败!李老将军被瓦刺逼入祈云山,殊死防守,现请求朝廷派二十万兵力增援!”

    圆滚滚的兵部尚书季坤大惊失色,“祈云山是西南最重要的防线,一旦失守,整个西南将全线被占领,到那时瓦刺从安楚绕过墨河直达秦南,一旦逼近京城,京城将岌岌可危…”

    不等他说完,隆德帝铁青着脸,大力一甩,战报兜头兜脸地朝季坤飞去,“废话!朕会不知道严重性吗?召集你们来,就是给朕说这等废话?”

    季坤躲都不敢躲,任那战报打中头顶,然后俯身捡起,唯唯诺诺地退下了。

    “给朕说点有用的!一、现在七天内能调动的兵力有多少?二、军需物资能否同步跟上?三、派谁增援?作战计划如何制定?季坤,你是兵部尚书,你先说!”

    季坤刚被喷,正在伸手抹额头的汗,猛然又被点名,吓得腿都软了,“启禀皇上,大约…大约能调到五至十万!”

    “朕不要大约!到底是多少?”隆德帝怒道:“李老将军要求的是二十万,二十万!”

    季坤硬着头皮道:“启禀皇上,按规定兵部储备兵力为二十万。上个月刚派了八万去东元对抗乌拉,十天前瑞王来信,说北狄蠢蠢欲动,派了七万前往北州,现在京城兵力不足五万,若加上从京城附近各州迅速调回部分兵力,约…三万左右!皇上,兵部能最大限度调动的兵力是八万!”

    “八万,李老将军请求二十万,却只有八万!”隆德帝神情凝重,“孔爱卿,户部军需能否跟上?”

    户部尚书孔知人年近花甲,是孔淑妃的父亲,四皇子的外祖父,一个有些古板的老头子,“启禀皇上,秋季税收刚入国库,如今国库正是充盈,可配合兵部一切需求!”

    隆德帝面色温和许多,“孔爱卿,辛苦了。”

    “这是臣的份内事!”孔知人表情严肃道。

    隆德帝知他一向如此,没时间想多的,直接将问题问到最关键的点子上:“兵力,只有八万,派谁增援?作战计划如何制定?”

    原本这种事情应该是兵部尚书季坤先发表意见,隆德帝见他头上汗流个不停,不耐烦的眼神直接略过他,“各位爱卿无需避讳,直抒己见!”

    他已经如此说了,底下群臣却无人立马站出来,包括几位将军和武官们。

    李老将军要求的是二十万大军,这朝堂上所有人都知道,李老将军是个实在人,他说二十万,就是最少二十万,少两三万都凶险,别说一下子少了十二万!

    倘若朝廷能派出三十万大军,不管文官还是武官,定有不少人抢着领兵出征!倘若不能派出三十万,能派出至少二十万,一些尚有雄心壮志的武官们,或许会愿意一试!

    可现在,只有八万大军,无论谁领兵,都是九死一生!

    自己死了不说,严重战败的领头将军,还会祸及家族!

    此种情况下,谁敢自动请缨?

    隆德帝脸黑得快要滴水,“平时一个二个不是又能争又能辩的吗?今天需要你们的时候到了,个个都成了哑巴不成?今儿个要是不说话,以后在这朝堂上,永远别说话了!”

    这个…好严重!

    立马有大臣出来,“臣推举罗将军!”

    五十左右的罗将军站出来,“臣有心为陛下解忧,但臣双腿早年坏死,勉强保住,无法急行军!但此次西南军情紧急,必须急行,臣怕…”

    “下一个!”隆德帝懒听这种费话。

    “臣举荐高总兵!”

    “老臣年近六十,只怕未到西南…”

    又是一个推托之词!隆德帝从鼻孔里哼出两声,“下一个!”

    “臣举荐御林军右郎将、镇国公世子萧逸宸!”三十过半的刑部尚书袁弘山道,他生得相貌堂堂,很是英气。

    “不可!”兵部左侍郎齐怀恩大声阻止,此人便是当年监军,参了萧逸宸一本的人,“萧世子年少气盛,行事偏颇,狠勇有余,战略不足,难以担当重任,倘若由他领兵,后果不堪设想!”

    袁弘山道:“三年前萧世子虽犯了战略上一意孤行的毛病,但最终也是萧世子大败乌拉军,让东元边境清静了三年!经过三年的沉淀,臣相信萧世子已痛定思过痛改前非!”

    “袁尚书,你是不是收了萧世子什么好处?这么努力说他好话?”齐怀恩不阴不阳道。

    袁弘山朝着他的方向一拱手,“齐侍郎自称当年东元战败乌拉军之功,全靠你的计谋,既然齐侍郎有如此计谋,不如下官举荐齐侍郎,或齐侍郎自荐领兵出征如何?”

    他面上常年都是一副表情,语调亦永远波澜不惊,实在让人猜不出,他这话是在挤兑齐怀恩,还是真心想推举齐怀恩!

    “你!”齐怀恩狠狠瞪了袁弘山一眼,偃旗息鼓。

    隆德帝对两人方才的争辩视若无睹,“袁爱卿举荐镇国公萧世子,众位爱卿有何意见?”

    一时间同意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沉默者有之,争论了大半个时辰,仍没有结果。

    最后葛太师葛长生道:“启禀皇上,臣建议请萧世子进来,让他当堂提出作战计划,若兵部觉得可行,便由萧世子出战,若不行,则另派人选!”

    另派人选?派谁!这是朝堂上所有人的心思,不过都聪明地没有提出。

    方才的争辩,除了一些别有用心怕镇国公府复起的人,如齐怀恩之流,其余大部分的争辩,都是做给皇上瞧的。

    皇上不喜众臣分歧严重,但更不喜众臣抱成一团,合伙欺上瞒下。

    所以刚才反对的人里面,其实大部分是巴不得直接派萧逸宸出战,快点结束早朝,好回家睡个大觉。

    “臣同意葛太师的提议!”

    “臣也同意!”

    隆德帝一锤定音,“来人,即刻传旨,宣镇国公世子萧逸宸觐见!”

    随着德公公一声高喝,“宣镇国公世子萧逸宸觐见!”的声音,像山谷回音一样,一声声依次响起。

    片刻后,一身白衣的萧逸宸来到朝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