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72章 想起了育良书记 (第1/1页)
晚上七点半,舟市火车站前广场。 咸鱼望着眼前有着锯齿形屋顶的两层站房,感慨万千。 想不到还能再次见到这个旧站房。 前世他就是从这里坐火车去上大学的。 无数次的进站出站,在这里留下了他太多不堪回首的经历。 舟市火车站建于1974年,由舟市地区计委设计室设计,面积还不到两千平方米,最多能同时容纳500人候车。 这样小站,在9102年自然不值一提。 然而此时却是络(河)复(阳)铁路上最大的客货运编组站,地位显赫。 前世,2006年1月,舟市才开通直达京城的客运列车,2013年12月,整个火车站南迁2.5公里,启用了新火车站。 而这一世,现在2001年就已经有了直达京城的客运列车,可算是一大变化。 …… 今天恰巧瘦东来超市舟市分店的几个员工来慷县培训结束,要返回舟市,咸鱼便和正弦搭了他们的便车直达火车站广场。 从张建国联系好的一位铁路警察手中接过两张卧铺车票,千恩万谢一番,咸鱼方拉着正弦的手,在广场上找了一个稍微干净点的地方坐下休息了半个小时,直到临开车前才进站。 候车室里人满为患,乌烟瘴气,他俩快速跑过检票通道,身上才没沾染太多的烟熏味儿。 五月初的天气,早已热得人烦躁。 俩人没有多少行李,轻轻松松便挤进了卧铺车厢。 俩人的票一个是中铺,一个是上铺。 虽说不如下铺舒服,但临时能搞到票,也已经很不错了,正好安安稳稳睡一晚上倒也惬意。 下铺的人还没来,咸鱼把俩人的背包放到上铺放行李的地方,便拿出橘子香蕉等水果放在小桌上。 俩人走得急,没来得及吃晚饭,所以就随便买了点。 正弦倒是好说,反正她经常晚上吃点水果就当减肥了。 咸鱼肯定不行,只能等一下看还有没有卖盒饭的了。 按照他前世的生活经验,这趟直达京城的车,晚上九点之前应该还是会卖一轮盒饭的。 二十块钱一盒,还不讲价。 这大概是因为列车发车时间,刚好过饭点的缘故吧。 这二十块钱的价格就是为那些错过了饭点饥肠辘辘的人准备的。 所以,就别想什么从二十五一直降到五块钱的盒饭了。 晚上八点零五分,列车准时开动,缓缓驶出舟市站。 果然,不到十分钟,便有卖盒饭的乘务员推着车过来了。 “盒饭了,有吃盒饭的注意一下了!” 咸鱼伸手拿了两盒,一边吃一边跟正弦随便哈喇聊天,倒也蛮惬意的。 正弦虽然不是第一次出远门,但跟自家人之外的男生单独出门却是第一次,所以小心肝里也是非常的兴奋,时不时地挑两筷子盒饭里的青菜,抢咸鱼一口米饭,玩得不亦乐乎。 “啤酒饮料矿泉水,瓜子花生八宝粥,晚上最后一次送了啊!” 俩人边吃边聊,差不多快九点的时候,卖小吃的推车最后一次经过。 列车员也换过了卧铺票,俩人洗漱了一番,刚要上铺睡觉的时候,下铺窸窸索索来了一个人。 咸鱼出于警惕,探头一看,哎,这不是陈北铉吗? “陈秘书,下铺是你啊,你这是去哪儿?” 怕吵醒别人,咸鱼放低了声音跟陈北铉打了个招呼。 陈北铉也没料到会在火车上碰到咸鱼,很是意外。 咸鱼拍了拍上铺的正弦,让她安心睡觉,自己从中铺出溜了下来。 陈北铉看来是刚洗漱完,拍了拍下铺让他坐下,悄悄地跟他耳语一番。 原来,陈北铉这是陪罗玉进京办事,刚才在软卧车厢里安顿完,才跑过来准备休息。 咦?罗玉的级别可以坐软卧吗? 还没等咸鱼心生疑问,那边陈北铉便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陪着罗书记开了一天的会,我都累得不行了,可想而知他该有多累。 要不是我好说歹说给他换了一张软卧,他没准就是这张铺了。 刚才过来的时候,他坚持让我记下,这次去北京的软卧票他自己个人承担。 你说说,罗书记是不是……” 咸鱼微微一笑,连忙点头称是。 无论是陈北铉故意这样说也好,还是罗玉真的这么想也好。 既然有了这番话,咸鱼便再不生疑,凭罗玉的人品,公家的这点便宜他是不会占的。 俩人又聊了半天,得知罗玉大概是因为在81194事件中慷县的应急预案做得好,有一个全国沟通交流的机会。 咸鱼心中一动,暗暗记下,方又寒暄两句爬上中铺睡觉。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六点刚过,陈北铉就起床洗漱收拾了。 咸鱼觉儿轻,有点动静就没睡意了。 便也起来收拾一番: “陈秘书,你看我过去见一下罗书记方便吗?” 陈北铉正要去找罗玉,点点头:“应该没问题,你跟我去吧。” 俩人一前一后走到软卧车厢,早见罗玉打开包厢门,拿了一本书坐在车窗前看着。 “罗书记好。” “哟,小余!你怎么也在车上啊?去北京吗?” 罗玉见了咸鱼,意料之外又有几分惊喜,把书扣下,指指对面位子让他坐下。 “二模刚考完,有两天假期,想着出去散散心。” “哦?散心好啊,劳逸结合嘛,走一走换换思路也好。” 咸鱼一眼瞥见他看的那本书,《万历十五年》…… 顿觉脑壳有点疼,他倒不是对这书有意见。 而是太容易让他联想起前世那款爆品剧中的育良书记。 “罗书记对明史也感兴趣?”咸鱼试探地问,他记得罗玉是宋史博士来着。 罗玉早看见他鬼鬼祟祟的样子,指着他道: “有话直说,别吞吞吐吐的。” 咸鱼讷讷道:“也没什么,就觉得您看这本书有点儿……” 说实话,这本书提出的“大历史观”“数目字管理”倒也都能够自圆其说,算是开启看历史的新视野的一家之言。 但就历史研究者来说,较为诟病一点的基本上都集中在他的研究,多用文学性描述方法代替史学方法上。 说白了就是,有时过于浪漫,不太严谨,而且过于游离于本国历史之外进行研究。 真正踏实做学术的人,大概对这本书都有些自己的小腹诽,但同时也会羡慕作者所取得的成就和巨大影响力。 只是不知道,罗玉是以什么心态来看这本书的,宋史博士?县里的一把手? 不过无论是什么心态,咸鱼都不希望他是育良书记的那种心态。 咸鱼虽然说了半截话,但罗玉是何等人物,自然秒懂: “想不到你小小年纪,见识却不小。 我也明白,这书拿来作为一个新视角可以,但绝对不能被书里的思路影响。”罗玉微笑地望着咸鱼道。 此时,陈北铉端着早餐走了回来。 咸鱼便和罗玉寒暄了一番,连忙告辞。 虽说两人所聊不深,但咸鱼明显能感到罗玉话里话外好像在总结自己在慷县工作这几年的成就和不足。 难道说……? 罗玉要动一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