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二章 来自国姓爷的邀请 (第1/1页)
不得不说,郑成功虽然军事素质不高,但若顺歪主意还是不少的。由于大明新近收复了南直隶,朝廷声望大增,因此其设立的市舶司最近执行的还算有力,将绝大部分的大明对外贸易都圈了进去,其中许多海商都曾经是郑家的保护对象,其实也就是郑家的提款机。此举,自然更加影响了郑成功的生意,试问,郑成功如何能忍? 不过,直接挑衅朝廷的权威也不行,毕竟,此时的大明,将星云集,有大把的人可以将自己按在地上摩擦摩擦。但是,婉转的办法也不是没有。市舶司的东西,要想运出去,只能依靠海上丝绸之路,而这,不正是自家的强项么? 大员的战略地位现代人都知道,郑成功虽然是明人,但海盗家族的耳濡目染,海洋意识也不错。他明锐的察觉到,大员正是破局的关键所在,只要掌控了大员,就切断了大明最精华地带江南南下海洋的通道,如此,也就控制了大明的海外贸易,别人通过这里也就必须要再交份子钱了。 只是,想法是好的,但郑家的家业有些衰败了,导致自家的自留地长出了别人家的庄稼。荷兰人趁着郑家内乱,自顾不暇,竟然在台湾建立了据点,让郑成功很是为难。 郑成功没有将荷兰人在大员的那点军事实力放在眼里。只是,作为老海盗的儿子,并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带书生,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有所了解。让郑成功顾忌的大员背后的那尊大神,正是此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这也难怪郑成功忌惮,因为此时的荷兰,正处于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 16~17世纪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当时的阿姆斯特丹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港内经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到17世纪中叶,荷兰的全球商业霸权已经牢固地建立起来。此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15000个分支机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拥有这么多的商船,战舰又如何会少?此时英法军舰加起来都不如荷兰多。 这就是郑成功顾忌荷兰的原因。 只是,若不能占领大员,失去了经济来源,自己左右也是一死,似乎也只能一搏。不过,即使搏命,也要拉上一个垫背的,郑成功因此想到了李岩。 接到郑成功的求援信,李岩有些好些,“心高气傲的国姓爷,也终于为五斗米折腰了。” 其实,李岩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对于大明的海外贸易,早就有心插一手,毕竟,这可是大明此时最大的一块蛋糕了,发展好了,还能极大的增强大明的实力,并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何乐而不为?李岩有信心,若是自己能够主导大明的对外贸易,至少能将贸易规模提升一倍以上。因为,即使是封闭的我大清,在顶峰时期,海外贸易规模也远大于此时的大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