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成长(上) (第2/2页)
吃了腊八粥就开始做了。” 太夫人微微点头,吩咐道:“别忘了派人到南海去起冰。” 三夫人笑道:“放心吧,忘不了。要不然明年夏季府里没有冰镇酸梅汤喝,岂不要被絮叨得没个站的地方。”说着,笑望了二夫人一眼。 太夫人就望着二夫人微微叹一口气:“你真的不留下来马上就要过年了” 十一日,二夫人过了五皇子的“初祭礼”就会回西山那天大家要到祭坛所读祭文、奠酒、行礼。 她笑道:“等过两天春暖花开了,我请您到我那里踏青去。”委婉地拒绝了太夫人的挽留。 太夫人眼神一暗,吩咐三夫人:“家里有的,西山那边也要准备一份。” 三夫人好像早就预料到会这样,笑道:“我早已备下了。到时候肯定少不了二嫂的。” 二夫人朝着三夫人微微地笑:“多谢三弟妹cao心了。” “二嫂说哪里话,这是我份内之事。” 两人寒暄着,有小厮进来禀道:“太医院的刘医正来了。” 大家一怔。 徐令宜说风就是雨,一大早就请了太医来。 十一娘有些措手不急,只好硬着头皮站起来道:“是我有些不舒服。” 太夫人听了忙道:“你哪里不舒服怎么也不说一声这两天跟着在我面前跑前跑后的” 十一娘满脸通红,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好。 三夫人就“啊”了一声,满脸惊喜地道:“四弟妹难道是有了” “不是,不是。”十一娘忙解释道,“我只是有点不舒服。” 她知道太夫人希望家里热闹,怕三夫人误导了太夫人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她怕太夫人会伤心。 就这样,太夫人脸上还是闪过失望之色。
刘医正隔着帕子给十一娘诊了脉,太夫人紧张地问:“怎样” “年纪还小,身子骨也有些虚。”刘医正笑道,“调个一、两年就好了。” 太夫人松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 亲自陪着年过六旬的刘医正去开了药方,嘱咐杜mama把药方交到白总管的手里:“按着这方子抓药,回来给我看了再熬。” 杜mama应声而去。 十一娘很不好意思惹得太夫人也不安,还亲自过问。 太夫人想着十一娘把自己日子排在小日子前后,以为她心里不高兴,安慰她:“没事,没事。我们家又不是那些寒门祚户,吃不起人参燕窝的。” 十一娘很感激太夫人能在这种情况下还安慰自己,忙道:“我会好好吃药的。” 太夫人笑着点头:“这才是正理。” 正说着,宫里赏的腊八粥来了。 大家接了粥,赏了宫里来的人,照着以前的惯例奉了粥,全家人围着吃了粥。十一娘的药来了。 太夫人仔细辩认了好一会才将药交给杜mama:“就到我院里熬了,每日到我这里来问安的时候服侍四夫人喝。” 杜mama笑着接了过去,十一娘忙上前向太夫人道谢。 “你直管把身子骨养好。”太夫人道,“其他的都不用cao心。”然后由二夫人陪着去歇午觉。 十一娘就把杜mama请了自己的住处,用顶针索线帮贞姐儿穿了耳洞。 “痛不痛”她看着贞姐儿脸都白了。 她醒来的时候就有了耳洞,前世又没有穿过,不知道穿耳洞是什么感觉。 贞姐儿摇头:“不痛” 就是痛也没有办法。怕以后被婆婆嫌弃。 十一娘送了杜mama一对赤金手镯、一对赤金寿字填青石簪、一对翡翠镯子做谢礼。 杜mama没客气,笑着道谢接了告辞。 十一娘亲自把杜mama送到了门口,这才转身回屋带着贞姐儿绣屏风。 酉初差两刻,徐令宜还没有回来,也没差个小厮过来说一声。 难道是出了什么事 十一娘很是担心地带着贞姐儿去了太夫人那里。 行了礼,二夫人立刻就现了贞姐儿的不同,笑着开了箱笼,拿了一对小小的赤金石榴花耳坠给贞姐儿:“一不留意,我们贞姐儿已经是大姑娘了。” 太夫人也现了,笑道:“又是十一娘的主意吧” 贞姐儿脸色微红:“母亲说腊八穿耳洞好。” 太夫人就让魏紫拿了对小小的赤金银杏叶的耳坠给贞姐儿:“换着戴吧” 贞姐儿道谢接了。 三夫人就笑道:“我的改天补上。” 贞姐儿还是道了谢。 有小厮跑进来:“侯爷回来了” 写过很多婚礼的场面,身临其境的时候,才知道事务有多琐碎,多累。可当弟弟和弟媳以完美的形象出现,深情相拥的时候,突然觉得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一刻凝成美好的回忆 本章节由书友上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