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大时代_第七百二十六章 你算老几!(5.6K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六章 你算老几!(5.6K求订阅!) (第2/2页)

变了下,就不是圆桌会议了,台上除了唐安,就三个文化界人士和一个主持人,然后台下坐着一众相关行业的人士,以及众多记者。

    这就成了访谈了。

    主持人是新京报记者胡炜,下午两点,会议准时开始。

    “各位现场的来宾大家下午好,欢迎......今天博鳌论坛文化分会请来了......”

    逐一介绍了一下台上四位,新华网董事长田彬,青华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杨功达,富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生礼。

    两个著名大学教授、学者,一个新华网老总,一个影视公司老总,这配置还真有点奇怪。

    过去几年的博奥论坛,影视行业都鲜有代表出席,也就偶尔有演员代表来走个过场。

    更何况这文化分会场,虽说当年影视从业人员也被视为文化工作者,但是在影视剧越来越商业化的今天,文化圈是鄙视影视圈的。

    台下一大堆专家、教授、学者,看着一位处在鄙视链下层的影视公司老总坐在台上,而他们却只能在台下,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

    唐安落到最后一个发言,没办法,也没什么意见,听着他们三个挨个讲完。

    新华网总裁田彬说:我们要推动传统的文艺机构和文艺工作者的互联网化转型,拥有更大的数字化平台和空间,又要发挥新的文艺组织、文艺群体、文艺平台的积极作用,共同构建文化生产的新方式。

    青华教授杨功达说:社会秩序不能仅仅依靠律法来维持,还要依靠人文教化来实现。

    富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生礼:以文化相同助推民意相通。

    两位大学教授说的都挺高大上,也有点假大空了。

    以人文教化维持社会秩序...在法律都无法约束人民的情况下,谈这个太早了。

    文化相同助推民意相通,貌似有东西,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也就是新华网老总说了点实际的,文艺工作者、文艺机构互联网化的转型。

    不过也没有任何方案,就说要转型,转型之后拥有更大的平台就可以推出更多、更好、更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作品。

    喊喊口号而已,没有任何实际的东西,这种话这两天天天听。

    到唐安了,现场众人还都想听听唐安这个影视行业的谈文化能谈出什么花来。

    “作为影视工作者,我一直致力于通过影视剧的方式,向全世界传播我们独特的中华文化,让更多的中华文化被国外的观众知道、理解.......”

    没什么好说的,唐安就把准备好的稿子背一遍,四五百字很快讲完。

    一人说了一段,主持人胡炜开始随机请台下人发言、提问。

    一位戴眼镜的中年胖子向唐安发问。

    “唐总你好,刚才你说要通过影视剧传播中华文化,那你对中华文化了解多少呢?”

    按照规矩,最起码第一个该问新华网老总,毕竟是新华社旗下,而且也是博奥论坛筹办方之一。

    来者不善啊,唐安一看台下一些人的目光就知道。

    一群文化工作者,就自己一个做电影的娱乐行业人士,有点格格不入。

    就像做电影的看不起做电视剧的,做电视剧的又看不起做网剧的,任何行业都有鄙视链,更别说娱乐行业原先也算文化工作者。

    唐安进场之前就听到这些人在背后议论他,没什么好话。

    甚至有两个人议论的时候,唐安就在身边,不过他们并没有认出来。

    唐安毕竟就是个导演,这些人又不是天天看电影的影迷,认不出很正常。

    就算马匀、马化藤、李鸿雁、雷俊、任正飞、刘东强、张敬东这些频频出镜的商业大佬,一般人在街上碰到,也很难马上认出来。

    马匀除外,估计一百个有九十九个都能一眼认出,毕竟太有辨识度了。

    唐安笑道,“我觉得文化应该是以人为主,人的任何行为都无时无刻不和文化有关。”

    唐安的答案显然没有让台下的人满意,不少人甚至开始小声地批判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