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七十四章 诏书 (第1/2页)
勤政殿内,灯光颇为昏暗。 站在离皇帝位置最近的冀大人,始终盯着自己脚下那块方砖,目不斜视。 实际上,即便他抬眼去看,也是看不真切的。 而站得比他还要略远些的禇大人与蒋轩,知道反正也看不清,索性全都低着头。 唯一自始至终看着皇帝写诏书的,只有燕国公。 可他却离得最远,而且早就已经站不住了,正在蒋轩身后的金丝楠木圈椅上坐着。 但无论以是何种姿态在等待,当皇帝停笔的那一瞬间,众人心中都忽地一阵紧张,难以抑制。 因为他们明白,大齐朝中一个比天还大的决定,此刻随着这份诏书的完成,有了定论。 大殿之内,众人的注意力全都聚集在那份诏书之上,无人不是迫切地想知道那上面的名字,与自己心中所想是否吻合。 然而此时,还有人比他们更为焦急。 那便是一直守在偏殿的吴太后。 与皇后有所不同,皇后的淡然处之是由内而外的,吴太后则是演戏的成分居多。 而当听说皇帝正在殿中召见大臣时,她险些就要演不下去了。 皇帝把自己和皇后挡在外面,却急匆匆召见了那些人! 皇帝在里面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她当然不知道。但她毕竟一直守在偏殿,都谁进去了她可是知道的! 吴太后表面上依旧强装镇定,心里早就炸开了锅。 皇上找来的都是些什么人?! 这些人中,就没一个吴家能伸上手的! 冀大人倒也罢了,虽说他位居内阁首辅,但总归是保持中立的,从不参与党争,只遵皇帝一人的旨意。 但燕国公就不同了,尽管他与冀大人有几分相像,多年来又远离朝事,但单就二皇子老丈人这个身份。就够让吴太后心慌的了。 至于靖远侯世子和禇大人,从那日的审案过程便不难看出,这俩人根本就是一伙的!虽说他们对储君归属的心思,一直没有大张旗鼓展露人前。吴太后心里却是清楚的,他们能像冀大人一样不偏不倚就已经是求之不得,想让这俩人偏帮皇长孙,那是绝对不能够…… 一想到皇上在如此至关紧要的时刻,找来的竟是这几个人。吴太后的心都快要凉透了。 大事不妙…… 吴太后心中暗道,继而佯装淡定,把李嬷嬷叫到跟前,附耳几句。 紧接着,李嬷嬷独自走出了偏殿,许久都没有再回来…… 勤政殿内。 皇帝写好了诏书,没有假手他人,亲自将其小心翼翼地卷起,放在一个雕花龙纹楠木盒里,落上金锁。 常公公上前几步。请示要将其放在何处。 皇帝摆了摆手:“不用挪来挪去了,就放在朕的枕边即可。” 常公公立刻接过来,将其端端正正地摆放在皇帝枕边触手可及的位置。 常公公刚要退下几步之时,皇帝又喊住了他。 只见皇帝用力吸了口气,接着伸手在枕边的盒子上轻轻拂过,顺便将金锁之上的钥匙取了下来。 “把这个,交到冀大人手中。”皇上吩咐道。 常公公连忙接过,走到冀大人跟前,极为郑重地双手奉上。 早在皇帝开口之时,蒋轩等人就不由将目光集中在了冀大人身上。 只见冀大人先是一怔。继而双膝跪地,朝着皇帝行了个大礼,方才伸手接过常公公递来的钥匙。 皇帝的声音再次响起:“这诏书乃是朕亲笔所书,你们几个都是见证。等朕……之后。你就在大殿之中,当着朝中群臣的面,将这盒子打开,宣读遗诏。” 遗诏…… 皇帝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已是大限将至。 冀大人神色不变,仍是刚才那般严肃认真:“臣谨遵圣上旨意。” 话音未落。又向皇帝行了个大礼。 “你们先下去吧!”皇帝有气无力地挥挥手,精神与写诏书之前相比,明显差了许多,看见他们正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